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揭秘羽毛球拍斷線的14大原因,附詳細應對策略!

揭秘羽毛球拍斷線的14大原因,附詳細應對策略!秋冬季節,天乾物燥,小心斷線,穿線師手頭的秒斷案例也慢慢多起來,聽一聽行家們的說法,做一下適當的預防。什麼樣子的球線比較容易斷?球拍本身也有影響?使用者的力量與球感程度?外界氣候特別是相對濕度?穿線機的保養與穿線方式的優劣……

1、線的粗細這個道理很好理解,材料做工類似的前提下,越細的越容易斷,所以暴力男就不要隨便選低於0.66線徑的球線了,贊助選手除外,反正也是打一兩場球都要剪掉重拉的,粗線也是剪,細線也是剪,倒不如用細線來個痛快了。一直認為66UM那種細線就是設計給女生用的撲蝶線,但是那麼多暴力男喜歡也讓人費解,自己給自己拉了一根試打,結果發出這線是典型的「外柔內剛」,低磅的時候是撲蝶線沒錯,一旦超過25磅,那馬上就變成一條硬線了,我真有點打不動的感覺,腦補的彈性一點也沒有體驗到,也就怪不得,YY贊助選手的三分之一都在選六六系的線了。
2、線的材料一般來說,國產線不大考慮球線應承受的球速、控制、聲音、跑線等問題,用不複雜的材料與構造,所以反而耐打,不容易斷!特別是假冒某名牌的球線,出廠的時候還會很「貼心」的打上一層蠟衣或者光油,這樣線就磨幾個月都磨不斷了,但這種線我是不會拉的,穿線機的線夾與珠夾,沾上點蠟或者光油,那個咬線的性能就玩完了。
3、線的硬度這個其實跟下面一項有類似的道理,不過這裡說的是線的內因,比如聚酯線本身就硬,而磅數是線的外因,磅數越高線床越硬。
4、磅數的高低
這裡又分為兩種。
A:拉線的磅數高,如上所述。
B:線床的密度,也就是線孔之間的密度,密度越高,同樣磅數的情況下線床的感覺就越緊!但也因密度高,擊球時接觸球頭的球線數量就多,攤下來的力量與折扣率就低,球線反而會耐打一點。理論上小拍面的球拍會比大拍面的耐打一點。
5、打球者力量同樣的磅數下,打球者的力量越大,對線的衝擊力越大,線就越容易斷!聽說前國家隊有「張一板」之稱的張軍,練專項殺球的時候,平均二十分鐘不到就斷一條線。

6、打球的次數和頻率線的極限並不僅僅簡單表現在時長上,打個比方,如果一天連續打6小時,可能6小時就能斷一條線,但是一天打2小時,可以打4天共8小時,如果隔一天打2小時,可以打5次,10個小時,如果按大家用得更多的天數來計算的話,這就是一天四天與十天的區別了!這個和汽車的保險也是一樣的情況,一輛天天開的汽車與偶爾開的汽車,交的保險金一樣,這本來是不合理的,只是最大公約數下的妥協,不過現在已經有辦法解決了,就是在汽車裡面裝一個傳感器,開得多的人扣的保險金多一點,反之就少一點。羽毛球拍上面也會有傳感器了,如果小到跟配重塊差不多的時候,給裝一個這東西,估計也能解決,天天打的人的質保時間應該短一點,而偶爾打的人,質保時間可以長一點。
7、球的重量與飛行阻力球越重,球的口徑越大,對線的衝擊力越大!遇到那些駝背毛片的球,毛片是很耐打,打中不斷,但是外翻增加了飛行阻力,還有球頭裡面藏鉛粒螺絲的低端球,就得小心點了。
8、球拍的拍框硬度在打球的時候,球頭衝擊球線,球線受力把整個框架往中心點收縮,拍框材料越硬,那麼收縮的幅度就越小,線受到的衝擊力就大,線就越容易斷,所以很多高端特別是進攻定位的拍子,線反而容易斷!
9、非正常原因
a:比如擊球點不對,遠離甜區,即太靠近球拍框邊的位置。
b:球拍線孔特殊設計,如交叉線孔設計的球拍,擊中框邊球線的時候就容易斷。
C:場地原因,場地是水泥地的話,拍框劃地一觸就斷!碳素都能磨成刀一樣,線……特別是一些拍子,在設計的時候,根本就不考慮消費者會在水泥地這些惡劣環境下使用的問題,拍框外部的凹槽很淺,線基本整個都浮在外面,撿球,或者雙打跟同伴輕輕交下拍,都能把線磨斷了!
10、氣候天氣越冷,線越容易斷,這個可以和第3點聯繫上,天氣冷,因為熱脹冷縮原理,線容易發硬!還有天氣越乾,球線分子的聚合力就越差,也越容易斷線。
其實我認為應該還有以下這些原因。

11、穿線師與穿線機的原因(1)、拉橫線的時候,不用手指把拍線撥成V型,直接大力迅速的扯線,局部摩擦使拍線表面材料提前破損;
(2)、不標準的穿法,如工廠二結單拉穿線會造成拍線打絞而損壞線衣材料,而線衣材料是否完整正是耐打的關鍵;
(3)、不標準的穿線工具,過雙線道的時候,使用無圓頓處理的線錐,會很容易扎損同線孔的豎線;
(4)、不標準或缺乏保養的穿線機,珠夾不夠緊,摩擦力不夠大而讓線與夾面產生相對滑動,夾面不夠平或其他原因造成密合度不好,或立式線夾調得太緊,夾面有倒角等原因,都會提前損壞球線的表面。
12、球拍與拍線的保存環境的原因(1)、球拍喜歡放在惡劣環境下,如陽光直曬過的汽車後尾箱,陽台窗口等地方,局部溫度太高或相對濕度太低,都會使球線加速氧化而提前脆化。
(2)、拍線保存在陽光,燈光等熱源可以直接照射的地方,拍線也會過早氧化,線衣提前解體。

13、護線套破裂後及時更換還有一個可能不容易被察覺的問題,拉線方式不對、護線套破裂後沒及時更換, 也是一個常見的原因。解決方法就是自己買幾包膠粒,自己經常換,寄希望於穿線師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多穿線師不然就是根本沒這個心,不然就是有心無力,再不濟,自己把那些豁角的膠粒轉個90度或者180度,或者撥掉留空在那裡,穿線師想在上面穿線就一定要把新的膠粒換上才行,而他們手上肯定是有膠粒的,當然,數量不能太多,否則穿線師有可能罷工。

14、看斷線的位置,位於框邊還是甜區(1)位於框邊的話,如在單線孔位置斷線,因為這裡是穿線的時候線夾夾線的位置,所以可能是線夾不好或者操作不當;如果是雙線孔位置的豎線斷線的話,那有可能是使用線錐擴孔的時候扎壞了豎線;這兩種情況都可以歸類為穿線原因。
(2)位於甜區的話,這個位置斷線,就不建議直接歸因為穿線問題了,線本身與磅數或者擊球者本身的力量太大的原因,都有可能。
綜上,我認為,框邊的斷線情況更有可能是穿線這種外因,甜區的斷線情況
(來源:愛羽客羽毛球網)

妖刀與輕劍——我的主戰武器,HX800與AX66使用日誌

妖刀與輕劍——我的主戰武器,HX800與AX66使用日誌
yi諾尼

最近用得最舒服的拍子,就是HX800和AX66了。一支是勝利當年的明星戰拍,卻因為硬度高,震手,圓頭小拍面等等不親民的原因,一直都很冷門;一支是yonex最新推出的女士定位拍,清新粉嫩,鮮有猛男使用。



但就是這兩支不那麼熱門的拍子,我打得非常的舒服,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




先說HX800,最初入手HX800,其實並沒有太多期待,之所以入HX800僅僅只是為了填補一下球包裡非方頭拍這個類目的空白。樓主自己一直有點圓頭拍情結,但是現在買一支正統又好用的圓頭拍真不是那麼容易,HX800雖然不像傳統的圓頭拍那麼尖,但是橢圓的拍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了。



初識HX800時,並沒有太多的驚喜,中桿硬度很高,拍框硬度也不低,拍頭又輕,初上手時就能感覺到這個拍子對發力的要求。頭輕、打感硬、拍框小,3U又有不算低的整體重量,都讓HX800缺乏親和力。



可能是這種框型打得比較少,沒有完全適應,試用的第三次就因為甜區外擊球打斷了線,於是開始嘗試給HX800更換配置,第一次換線選擇了比較柔和的YONEX BG68ti,希望能通過柔和的球線去中和HX800剛硬的打感。

事實證明我想錯了,BG68ti和HX800完全不搭,在擊球中線和球處在完全不同的頻率上,雖然說不出具體哪裡不對,但是擊球時拍是拍線是線的感覺讓我非常不舒服。忍了三天,受不了了,長痛不如短痛,狠下心來剪斷68ti,直接更換了與球拍同樣剛硬的85線,並在壇友的建議下,改換了毛巾膠。

這一次,HX800的表現好多了。 85線不同於68ti,本身俱備一定的硬度,擊球感與HX800本身的感覺和諧了許多,至少不再有那種拍是拍線是線的感覺。但相比80線,85線又要略微柔和一點,打起來不會是鐵板一塊。加上厚實柔軟的毛巾膠又緩解了球拍本身的震手感,HX800開始得心應手起來。



使用一段時間後,給HX800更換了較為柔軟的底膠,換回了自己更喜歡的PU手膠,依然沒有發現HX800搭配85有什麼問題,反而越來越感受到了HX800的亮點。必須要指出的就是HX800的抽擋,相比我之前常用的3U JS10,HX800的拍面剛性要更強,雖然框型上沒有JS10那麼極致的破風,但是橢圓拍頭+小拍框的設計以及拍頭輕的重量分佈卻賦予了HX800不輸給任何球拍的靈活度,中桿硬度可能略低於JS10,但長手柄的設計加上更硬的拍框,賦予了HX800非常乾脆的出球,這種干脆的手感讓HX800在雙打的抽擋對抗中非常容易下壓,不會輕易走高。而且長手柄的球拍,在短握時會更加有數,在抽擋對抗中也會更加靈活。同時,高剛性讓HX800擁有了相當好的指向性,頭輕的設計也讓使用者能更靈活的選擇想要的球路,是一把在快節奏的對抗中負擔小指向準的好拍。



缺陷方面,HX800震手的問題並沒有傳說中的嚴重,使用毛巾膠或者更換更柔軟的底膠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抽擋以外HX800的表現也十分優秀,是非常全面的球拍,要說缺陷的話,大概是因為頭輕桿硬,使得HX800在體力不足時容易出現拉吊弧度不夠的情況,重殺時也更依賴自身的發力,但對於男雙而言,這樣的缺陷是完全可以通過抽擋上的優勢去彌補的,因此,HX800已經成為現役男雙主力拍。


——————————分割線————————
再說說AX66,是的,這個和HX800完全不一樣,定位女士使用的球拍,它是我的單打主力拍......



之所以會入手AX66,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壇內大佬放毒,很久以前我就十分心水NS9000S(可能要老一點的同志才知道這個拍子了,曾經被稱為yonex最糖水的高端拍) ,軟彈手感,輕鬆相持,精準控制,讓人難忘。有人跟我說AX88S可以算是NS9000S的繼承者,可是看看AX88那個詭異的青色,那個謎一樣的紅配綠,我慫了.......我絕不是個不注重內涵的人,但是AX88配色的確觸及到了我所能接受的下限。

這個時候,大佬給我安利了AX66,AX66實在是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以我貧乏的詞彙只能連用三個太好看了表達我見到AX66時的驚喜。



一直以來都希望有一把白色的球拍,但白弓過於樸素,70E白得單調,N72稍顯笨重,白林丹負擔略大,VT80PG可遇而不可求,唯有AX66,白得剛剛好。主體為白色的底漆搭配不對稱的銀灰色貼紙,點綴以些許的玫紅,找不到詞彙可以總結,唯有以——太好看了!結尾。

AX66絕非沒有內涵的花瓶,相反,AX66是美貌與智慧並重,顏值與頭腦並存的絕色美人!



整個拍子來說,一個字就足夠概括AX66的特點,那就是——彈。
在高端拍中極少有的——軟彈。

AX66的中桿硬度可以說是非常低了,硬度與李寧N501幾乎相當,極少會在yonex的高端拍中見到如此軟的中桿。

AX66雖然軟彈,但她絕不亂彈,拍框硬度較高卻依然保留了一絲yonex特有的持球感,中桿雖然軟但是回彈卻非常迅猛,加上4U的整體重量和300左右的平衡點,在擊球中可以輕易感受到中桿的形變和回彈,較高的拍框硬度和頂級的抗扭又讓AX66回彈的方向十分準確,反饋在手上就是拉吊邊線時非常輕鬆,而且心中有數。

同時,這樣的特性也使得AX66在抽球和突擊上的表現非常優秀,下壓感非常舒適。中桿的軟使得驅動這個拍子沒有任何難度,中桿極快的回彈搭配拍框的硬,又讓力量在傳導過程中不會有太多的損失,即便是倉促出手的點殺質量也不會太差。

另外,AX66還擁有足夠大的甜區,防守時無論是接殺挑後場、反抽還是擋網,都讓人挑不出毛病來,劈吊劈殺的變化也能用得頗為得心應手。



但AX66並非沒有缺陷,剛性較高的拍框和軟彈的中桿讓AX66在搓球放網的控制上顯得不那麼聽話,而非常軟彈的中桿也使得AX66的後場致命一擊顯得偏軟弱了些,需要有技巧的鞭打。

總得來說,AX66其實比較適合力量不大但速度比較快,以快拉快吊、連貫進攻為主的朋友,使用AX66在加速突擊的過程中不會有任何的負擔。但她並不那麼適合網前手感細膩或者期待後場一錘定音的球員。與ZF2、DZS這樣的殺器相比,AX66後場不算突出,但比起yonex前幾代的女拍,她卻擁有很不錯的下壓感,強化後場之後的AX66不再像D6般溫柔,開始超越性別,向全面糖水進攻拍的方向發展。

PS目前AX66的配線為YONEX AS,打算在之後更換成現在的摯愛:晶藍色85,看看是否能通過85粗糙的線衣和偏硬的擊球感解決AX66在搓控和一錘定音上存在的問題。

寫完了,放個桌面大家一起欣賞,過兩天給AX66換了線再來更新,不一定會更新

求推薦羽毛球拍線?

求推薦羽毛球拍線?
發佈於 2018-07-08
小豬豬

謝邀,我先把我之前做的測評發上來供題主參考。另外,請具體化你的問題。
一般來說,被邀請人看見這種只有幾個字的問題是連回答都懶得回答的。
說實話要不是我之前做過這個測評,我也懶得回答。

縱觀羽毛球線家族,無疑YONEX的球線佔據了龍頭的位置,勝利、李寧、櫻花、高神等品牌依次靠後排列;但是近兩年來,勝利開始加大經費投入,從17年初開始(不知道有沒有記錯)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系列,名稱非常直男:Victor badminton strings——簡稱VBS系列。

VBS球線系列分為三個維度:耐打、高彈、控球,這與近幾次勝利公司的部署相對應——VBS的研發可以說明確了每一款產品的定位,對標每一條對應的YONEX球線——以此搶占市場。

我所謂的測評其實文字很少,多半是直接通過五維圖來直觀體現一款球線的側重點和優劣。誠然,在每一款球線的背後都分別從耐打性、反彈性、控球性、擊球爆裂音四個維度給出了打分,但是這一評價體係有著嚴重的不足,相比較不同線徑的球線,比如0.69mm級別的VBS-69N球線和0.66mm級別的VBS-66N球線,竟然出現了彈性相等的情況,這是違反物理定律的現象——其實就是廠商打分虛高罷了。

VBS球線三個維度已經各自研究出了2款球線,除了最後還未出場的VBS70P之外,它們分別是:

耐打:VBS70、VBS69N
反彈:VBS66N、VBS63
控球:VBS68、VBS68P

我最近也陸陸續續將這6款球線除了VBS68P挨個使用了個遍。測試球拍為TK15、BRS12N、ARC11、VT70ETN、NR750。所有球拍都盡量做到了揮重基本一致,分佈在87~89之間。

寫這篇測評並不是說要讓哪些讀者看見,而是我把它當做一個載體,在以後有球友問起我:VBS球線很火喔,你打過嗎?這時候我可以直接找到這篇文章,發給他參考。或者是以後遇到初學者的時候,我亦能靠這麼點測評為經驗指點一二。

測評的五個維度除了以上提到的四點外增加一個:【保磅性】,顧名思義,為一款球線所能保持拉線磅數的能力。

以下正文。
//**************************************//

先來看看官方數據。



隨後是經過處理後的數據。



挨個挨個講講:
VBS70:除了耐打之外,最驚喜的是擊球爆裂音,與官方宣傳的別無二致,後場重殺的時候聲音宛如槍擊,是我打過的所有羽毛球線裡面聲音最好聽的,由於沒有試過YONEX的BG66UM(YONEX中擊球音最好聽的線),故不做比較。除此之外,耐打度根據中羽大神的測試,基本上等於1.5~1.8條YONEX的BG65線。該線從研發到上市,每一個特點都是針對BG65的,這一次也非常成功,而且還比65便宜了十多塊。從性能到性價比,VBS70成功做到了碾壓式地超越了一代神線BG65。


VBS69N:是擊球音弱化、控球和彈性升級版的VBS70,同時有著傲視群雄的保磅能力,球線張力維持的很好,軟件實測基本一個月只掉1.5磅左右。綜合性能在VBS70之上,對標YONEX的NBG95線,這也是針對得非常成功的一款線,而且做到了把NBG95和BG70PRO的結合,在高性能的同時做到了高保磅。



VBS66N:對標BG68TI,球線拍壓非常高,硬而滑,這款球線很吃控球力,擊中甜區的時候殺球不管是球速還是聲音都非常驚艷,但是一旦歪了一些就會亂彈;前場雙打的時候拍框吃不住球,測試球拍是BRS12N,可能是菱形破風框本身的不穩定性導致的。另外根據球友反映,這款球線在0.66mm級別的球線裡面耐打性首屈一指,性價比不錯。可惜我駕馭不了。



VBS63:對標BG66UM,最細的一款球線,0.63mm級別。軟彈特性非常明顯,軟軟糯糯得非常舒服,如果是拉吊突擊打法或者是女生應該會非常喜歡的一款線,彈性加成非常多,測試球拍是ARC弓劍11,得益於弓11強大的控球性,連續測試過20個高遠球發球,落點能集中在半徑30cm的範圍內。這款球線無論是反彈性還是控球性都是十分出色的,耐打性也比較好,唯一缺點是擊球音不夠大,重殺的時候聲音比VBS70差一點。



VBS68P:這款球線沒有用過(因為真的好貴,是VBS系列裡面價格最高的2333),根據官方數據和球友已經完成的測評,此款球線對標BG80P,拍壓不高,屬於高張力但是偏軟的球線,同時容易走線,保磅能力一般,但是球線編織層上運用了與BG80P一樣的高韌性VECTRAN纖維,球線表面非常粗糙,在保持了強控球性的基礎上,適合大力扣殺和速度壓制的選手使用。這款球線簡直就是為暴力而生的。



VBS68:硬,硬,硬!由於在拉線之前已經知道它屬於硬線,特意降磅處理,只拉了24.5磅,上場打球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打出了26磅的感覺,拍壓極高。等稍微掉磅,過了一周後再來打,感覺實在是太舒服了,反彈性能適中,不會彈很遠也不會很木;指向性明確;雙打後場進攻很適合;擊球音也算不錯;打點精準。是真正成為了BG80和NBG98的集大成者,如無意外,以後我所有的拉線都會選擇這一款。 (其實就是我個人喜歡均衡的球線罷了23333)



測試磅數:
VBS70 26/27磅
VBS69N 24/25磅
VBS66N 24/26磅
VBS63 24/26磅
VBS68 23.5/24.5磅
VBS68P NULL
最後,VBS所有的球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具備了超越本線徑應該對應的耐打性。 VBS63本應是非常容易斷的線,但是根據球友實測最高紀錄2個月才斷(細線徑類如BG66UM最低記錄是拉線結束後對抽高遠球的時候直接打斷,壽命3小時不到),這一點是異常出色的,毫不過分可以說完爆了YONEX,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吸震性不太強,除了VBS69N和VBS68P之外,其他球線大力擊球的時候都會有不少的震手感。

總結:VBS系列是勝利公司的里程碑之作,基本做到了與YONEX抗衡的目的,這幾款球線都非常棒,尤其是VBS70,在幾年後必將取代BG65,成為新一代耐打王。希望勝利越來越好!

李寧4U: 風刃900, 風動7000, 能量75D聯合評測: 告訴你想知道的一切

李寧4U: 風刃900, 風動7000, 能量75D聯合評測: 告訴你想知道的一切妍羽不羈

這裡有你想知道的關於李寧高端W2=4U球拍的一切!

文首送上總結性發言與建議:
鑑於樓主長期支持張楠並且是N7II的忠實擁躉
我將會以N7II白金色作為對比的起點進行展開
即新系列中的能量70

“楠峰”起,冠軍現—N7II & N9II 聯合評測!
http://bbs.badmintonc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2741
1,風刃900:整體均衡的標準4U重量球拍,清脆硬朗,迅捷
2,風動7000:一支偽3U的4U球拍,最接近原N7II風格,穩重
3,能量75D:最接近N7II的4U降級版本,更易於上手與操控
重點:選拍指導與推薦指南,當然留在最後啦


建議:
本次李寧推出的4U,即W2球拍,其在官方設定的性能上,很明顯定位在雙打;
而在球拍的設計風格上,偏向冷峻,剛猛的男性化配色,少了一些針對女性玩家的考慮;
如果可以針對女性玩家,對球拍的性能和配色進行進一步調教與修改,相信會得到更多女性玩家的青睞。

當然,W1重量的超輕高端拍系列依然是女性玩家非常不錯的選擇

作為李寧
首批問世的4U=W2球拍(高端拍目前僅此三支),
這三支球拍在官方給出的資料中,
有著極為相似的數據與性能分佈:
1,中桿偏硬
2,手柄加長
3,平衡點高



4,出拍迅速




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三支球拍的性能,卻非常不同
官方給出的球拍數據如下

球拍 官方數據 實際空拍 去底+穿線+一層電工膠布稱重

風刃900 83±1G 83.9G 86.1G
風動7000 84±1G 85.7G 88.3G
能量75D 82±1G 82.9G 83.4G
N7II 87±1G 87.7G 88.5G
N9II 88±1G 88.7G 90.0G

值得注意的是,風動7000的戰前準備重量幾乎達到了N7II的水準,
空拍重量也是幾乎接觸到了3U球拍的最低重量,4U球拍的天花板,




能量75D球拍拿在手中會明顯感覺到介於超輕拍與3U球拍的重量感
可以這麼說,75D是一支完全將球拍性能由3U整體向4U調教的球拍





相對而言,風刃900的重量感會介於能量75D與N7II之間,中規中矩




毛巾膠會增加11-12G左右重量,大家可以自行計算,戰鬥重量的數值

風動7000實戰評測:
1,球拍整體短5mm:實戰中會很明顯感覺球拍更加緊湊,缺點是,還未適應前,會有打不中甜區,甚至揮空拍的情況,擊球會相當吃力
然而在適應後,縮短的設計反而會使得出球更加迅猛,而需要付出的,也是額外的跑動

2,球拍重量分佈:球拍會明顯感到有頭重感,但不是燒火棍級別;另外,由於其本身重量接近3U的底線,導致球拍與3U很難分辨

3,中桿屬性:由於球拍偏短,手柄偏長,所以導致球拍中桿縮短,精悍;偏硬的設計調教,導致其需要相當的爆發力來發揮中桿緊湊剛猛的威力

綜合打感:一支短小緊湊的球拍,卻蘊含著不遜於任何3U球拍的能量,看似有點劍走偏鋒的設計與調教,卻能帶來更加迅捷,威猛的出球效果





風刃900實戰評測:
1,手柄加長:如同另外兩支球拍,手柄的加長有效縮短了中桿的長度,發力更集中

2,中桿偏硬:出球感覺清晰,中桿回彈迅速,不會有中桿形變過度的粘滯感

3,均勻分佈:球拍總體在重量上相較於3U會有均勻下調,所以球拍不會感覺頭重感明顯

綜合打感:4U球拍中兼顧均勻重量與球拍硬朗的綜合體,不會因為整體重量下調而使得球拍更趨近於極端的配重;力量與速度的結合



能量75D實戰評測:
1,手柄加長:似乎這是李寧為了調教中桿硬度的一種手段,無獨有偶,依舊加長手柄,縮短中桿

2,配重美麗:即便官方平衡點超過300,但是經過實戰改裝後,完全沒有了300以上平衡點球拍的頭重感,

同時球拍整體十分輕盈,揮拍速度極快,

3,無功無過:有了風刃900和風動7000的明星代言,75D似乎默默無聞,中庸的打感也使得球拍的整體性能偏向平衡,注重速度與短平快擊球



風刃900 vs. 風動7000 vs. 能量75D 對比評測:
上手難度:包含高遠球與吊球等後場技術的執行難度,不包括殺球

能量75D<風刃900<N7II能量75D<風刃900<N7II<風動7000
點評:除了中桿偏硬之外,能量75D似乎找不到任何難以驅動的點;整體略重一些的風刃900會略加一些難度;而風動7000則一下提升了一個維度,需要好好琢磨發力點,擊球點

平抽擋威力:能量75D<風刃900<風動7000平抽擋威力:能量75D<風刃900<風動7000<N7II

點評:球拍的調教是把雙刃劍,上手難度也意味著更大的潛能,與球拍隱藏的性能,

然而我個人還是割捨N7II在我心中的地位,平抽擋又是雙打至關重要的環節,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然,好的平抽擋的基礎,必須是過硬的手指手腕迅速發力

殺球威力:能量75D<N7II<風動7000殺球威力:能量75D<N7II<風動7000<風刃900

點評:殺球從不是N7II的主要特點,而風動7000借助拍頭重於球拍縮短的特性,使之在殺球時有一種“斧”的下壓感;風刃900拍框設計使其揮速更快,殺球更尖,但非沉而重

網前:風動7000網前:風動7000<其他

點評:短的5mm,還得自己用腿跑上去

挑選指南與建議:(土豪請忽略)

能量75D:
如果是純粹想嘗試一下李寧4U球拍的性能,並且希望能快速上手的,毫無疑問,能量75D是你最好的選擇;

它不會給你帶來過多的驚艷,但相對而言,中規中矩就是它最大的特色:犧牲了一定的球拍力量,但是能更好發揮速度,相當友好的一支4U球拍

適合人群:力量偏小的男性或者希望從超輕拍向4U球拍過渡的女性球友;追求揮速,封網,整體速度球拍的其他球友

風刃900:
作為李寧金字塔頂端的球拍,價格讓很多球友望而卻步,表示觀望;

然而風刃900是一款兼顧力量與速度,但沒有走向任何一個極端的4U球拍,李寧以往笨重,滯緩的印象可以說再見了

適合人群:注重力量與速度平衡的球友,在速度中發揮力量,在力量中發揮速度

風動7000:
一款可能會產生兩極分化評價的球拍,設計不走尋常路,打感甚至讓人感覺有些大膽到驚訝

如果發力比較弱,可能感覺球拍驅動非常吃力,不僅球出不去,更可能打不准球

但是,如果能有良好的發力基礎,從平抽擋到重殺,都不是事兒

適合人群:發力整體水平熟練,嚮往能打出更快,更硬回球的球友

綜合評價與建議:毫無疑問,這次李寧推出4U球拍是一次大膽嘗試,儘管球拍定位類似,但是打感卻是大相徑庭,
這是雙刃劍,一方面給了更多選擇,一方面也可能產生一些誤導,必須試過才知道
尤其是風動7000,球拍整體短,中桿短,加硬,偏向3U,都是一些不常見的設計與整合
然而在適應了之後,依舊可以打出迅捷剛猛的回球

另外,誠如我文首所言,也許4U球拍,針對女性球友,做出更多配色及性能的調整與設計,
會得到更多女性球友的青睞,嘗試與選擇,李寧在這一塊還是相對薄弱的

小拍框、粗中管搭配異面框形||求同存異,雙面執行Duora8XP體驗報告

小拍框、粗中管搭配異面框形||求同存異,雙面執行Duora8XP體驗報告中羽小黃yellow
求同存異,雙面執行Duora8XP—小拍框與粗中管搭配新奇的異面框形。
自從尤尼克斯雙刃系列上市以來,其優秀的打感和特有的異面框形,就博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確實,在三大器材品牌中,最少在框形方面有所動作的非尤尼克斯莫屬了,以至於某些時候會給人一種“墨守成規”的錯覺。

而異面框形的雙刃系列究竟能否像宣傳般的給人以正反面進攻防守帶來顯著提高一直是困擾眾多消費者的一道難題。
百般好奇卻又遲遲沒能一探虛實的我也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

直到Duora8XP這支搭載7.00mm中管與小拍框的異面框形球拍悄無聲息的上市,再一看球拍主打著35lbs的宣傳標語,我能夠聯想的詞彙就是“神奇”而這支神奇的球拍在眾多器材評測人員的筆下卻有著不凡的表現,更是催生了蠢蠢欲動的好奇心。


—外觀鑑賞D8XP通體以深邃的漆黑為基地,烤漆的內部點綴著星星璀璨的幽藍,像極了宇宙中浩瀚的銀河,給人以無限的聯想。在配色上同樣是秉承了雙刃的系列的主題,圍繞正反異面軸對稱的設計進行渲染。在紋飾上都採用了科技感極強的機械鋸齒為原型。

正面的盒式拍框以紅色鋸齒紋飾加以點綴,幽暗婉轉,若隱若現,不在燈光的照耀下很難發覺,透露著無限的神秘。


反面的破風拍框則是選用了科技感極強的銀霜色噴漆,與正面幽暗的紅色遙相呼應,矩形鋸齒間得縫隙中夾雜著的幽藍,更添夢幻色彩。為了達到高抗矩陣的效果我們看到了D8XP在三通位置要更加的粗壯有力。


中管則是將紅藍兩色加以融合,35lbs的字樣也是非常的搶眼。



—從配置到打感
球拍自上手的一瞬間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完全陌生與新鮮,參數、配置、重量分佈,將其各部分分開時能夠輕易的找到其他球拍共性的特徵融合至D8XP中時不想卻這麼難以形容球拍上線上手膠後的平衡點為290mm,上手後平衡點分佈均勻,無明顯頭重感,轉動球拍時無跳桿情況出現,動平衡優秀。
空拍揮動時球拍揮速處於正常水準,特意體驗了一番異面框形的正反手揮擊,正反面無明顯反饋體驗。


從中管上的參數可以看出D8XP是一支握柄加長的雙打球拍,但在中管的直徑上卻選用了7.00mm的中管,這在目前尤尼克斯的配置中還是非常少見的。


拍框方面,D8XP選用的是ISO小方頭設計,拍框大小接近ZF2僅次於ZSP,在平衡點靠近中部情況下揮擊速度處於較快行列。


與最小拍框的ZSP對比時明顯的看到D8XP的拍框要大於ZSP,在其進行揮速對比時,由於ZSP頭重感>D8XP,中管和拍框大小都<D8XP,所以在物理揮速上D8XP還是稍慢於ZSP。


在實際對抗中,由於D8XP使用了最新的DR緻密型納米碳素,使得拍框的整體硬度有了非常顯著的提高,擊球反饋硬度也是相當的高,起初搭配BG80球線上到30lbs時,硬度一定達到巔峰,且因為7.00mm中管擊球形變較小,實在難以駕馭。無奈之下只得剪掉球線,換上了彈性較好,偏向操控的AB線,磅數也降低到了27lbs。


由於在空拍情況沒能體驗出雙刃拍框的揮速差異,上手後立馬在抽擋環節中進行的正反面出球速度的測試,正面盒式抽擋時,由於拍框整體硬度偏高,出球時發力不集中或集中非甜區位置時,很容易出現凝滯情況使得球速下降,持球感明顯,抽擋需要更多的引拍來驅動,加之小拍框的特性,使得D8XP在抽擋過程中,正面容錯率較低。


反面破風在抽擋時表現就要友好一些,破風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對揮速有了提升,出球時與正面盒式有揮速上的明顯區別,擊球瞬間由於自身揮速持球感也有了下降,只是指向性要低於穩定的盒式結構拍面,果真雙刃劍,有利有弊。


D8XP在上手球的體驗環節中可謂是十足的新鮮,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硬彈感,主要體現在上手平高出球時速度的體現,小拍框回縮的甜區讓人時常找不到,集中擊打後速度又有了驚人的提升,結合粗中管和拍框高抗扭,球拍整體的一致性和指向性都能達到較高的水準,這點要比同樣是小拍框的ZSP與ZF2要優秀不少。



起初D8XP搭配BG80線時,出球剛性達到巔峰,殺球時表現出了驚人的速度和指向性,且由於新型DR緻密型碳素的選用,擊球手感震動吸收良好,但驅動球拍需要較大體能支持就更換了較低磅數AB線,因為D8XP頭重感不明顯,連續的進攻效果要優於一拍有力的重殺。D8XP正面擊球時粘球明顯,持球感強的情況在搭配AB球線時會有所放大,這對吊球時力量的卸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落點精準,由於揮速較快,出球的一致性也有所提高。



總得來說D8XP是一支將小拍框與粗中管結合,為了提高整體得揮速,以及打感上矯正,融入了新型的異面拍框元素,新型的DR緻密碳素也為其減震與拍框的整體抗扭性能有了更好的保障。

D8XP出球穩定指向性精準,具備連續進攻能力,異面框形的新穎打感都值得一探。只是D8XP的手感差異與YY主流球拍較大,起初上手會明顯覺得陌生,上手適應時間長,需要選手有較大的耐心去磨合。

有評測過D8XP的前輩也說過“成為一名高手,你可能需要一支D8XP”對此,我也表示贊同,就好比之前威力三角系統下的VT80與VTZF,它們是好拍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它們對選手的要求並不是那麼友好,受眾面也過於狹隘,以至於在球場上見到能夠玩轉VT80與VTZF的大佬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樣得,D8XP少的也許只是一個明星的代言。它的難上手,我不否認,但絕不是我們說的“不好打”。習慣了傳統的糖水球拍,放下浮躁的心情,仔細體驗D8XP還是別有一番風味,推薦玩家入手,搭配球線95/AB,喜歡剛性進攻的選手也可以嘗試高磅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