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7日 星期四
國羽教練:今年或長期在外參賽 五單項定階段目標
獵奇向的拍子試用分享80——勝利神速90K
獵奇向的拍子試用分享80——勝利神速90K
L.C. 聲明:原創文章發自中羽在線,轉載請保留出處和作者!
到了80期了,按照我的個人習慣可以來個硬貨。 90k自我動了心思起有一年多了,當時是跟90S一起考慮,再三猶豫之後選了前者。結果在這段時間裡,我就看著它價格一路堅挺並上揚,再也沒有好價了,口碑也是有目共睹的好,耐不住心裡的好奇,在如今的高位收下,大虧。 這是勝利當下唯二具有良好口碑的旗艦進攻拍之一。 參數:4UG5,去底上線上手膠總重93g,平衡點296mm,6.8mm百洛碳中桿搭配wes和抗扭系統,調教硬,複合劍樋框型,10—4點線槽,拉線24-26lbs bg65ti。 這拍子,很好看。或者說,神速90三姐弟妹顏值都十分高。官方命名為鐵灰色,拍框內側有輝耀的貼紙,整體塗裝白色相間,簡潔但是層次感很強,同樣是給人一種“這是主角機”的印象。拍子整體科技感很強,畢竟這回是毫不吝嗇地把全部科技樹都印在了拍子上,像F1車身的讚助商一樣滿噹噹。實際上當家的科技也確實悉數安排到位了,字面上來說同樣滿配的90F主要差別在強心填充上,因此有更好的耐高磅表現。 90k握在手中相當有份量,空揮可以感覺到拍子整體硬度很足。雖然賬面上的平衡點不算太高,但是揮動時有種剎不住車的感覺——除了拍子本身的慣性以外,神速框型帶來的極順暢動作行程所營造的高揮速也是原因之一。三支90並列對比,還是可以發現雖然框型一致,但90k的拍框是肉眼可見的更加粗壯,3、9點方向拍框厚度90s是最薄的,體現在揮速上三者之間依然有所區別。當然,更粗壯的拍框也帶來了更高的剛性,可以降低由碰撞帶來的戰損風險和提高出球質量,就憑無塌陷這一點就能跟90s拉開口碑上的差距。 初上手的高遠球,還是那個大拍框大甜區的感覺,雖然中桿更硬,但更強的頭重感使得出球依然十分容易借力。 90三傑在最初的體驗中已經顯示出了明顯的差別:S的韌彈、F的柔彈和K的硬彈。我手上的4u版本用著是挺合適的,但是這種質感對新手來說不容易駕馭,因此比起對使用者通吃不挑的s/f,k並不適合新手。 90k這種剛硬剛硬的感覺可以說在每個環節上都有所體現,出球的指向性很好,直逼傳統盒式框的進攻拍。出球的反饋很直接,與FS相比球在線床上停留的時間更短,因此在使用時對使用者的發力要求更高。不過雖然球出彈的行程變短了,但小球的放搓信心依然十足,大拍框拍子對養成搓、吊、劈、勾的手感有天生的優勢,後場的劈吊比起包裹球頭下壓,其反饋更多是是球被瞄準了彈出去的感覺。不過,在被動球的處理上也是比FS更遜色,給人反應並完成發力的時間窗口很窄,需要更加集中的精力,接殺挑高、反手區、頭頂區的處理會難受一點,發力難以得心應手,不容易回出到位的擺脫。 90k的上手球非常凌厲,是標准進攻拍的表現。出球速度快,如果是大開大合的拉吊打法,很容易在平高球中就找到這拍子所具備的有別於傳統速度拍的技術體驗,很衝,壓制效果很好。下壓感很強,wes的加成作用明顯,而得益於強有力的中桿和線床其殺球質量同樣很高,可以殺得很重。無論是點殺還是重殺,這拍子的表現沒有短板,不存在拖後腿的現象。如果覺得這拍子的主動球不好打的話,除了風格不合適以外,可能更加需要使用者提升自我能力了。同比下來,F的殺球會差一個檔次,而S和K的表現更像是取向上的差異,沒有優劣之分:同樣能殺出高球速,S更依賴彈性和包裹性,能快速啟動手起刀落,發力揮拍過程更順暢,在節奏更緊湊的對抗中出手更快更頻繁,落點可以妥協;K則有了硬度和質量的加持,每一拍下壓的落點和衝勁都有更高的上限,還適應勢大力沉重殺,但多少犧牲了連貫且對使用者力量更高。總的來說,90K在進攻端沒有短板,步入了一流進攻拍行列,看使用者本事吃飯。在這方面,如果是糾結西瓜刀的90k的球友,可以直接簡化為取捨拍面容錯率與甜區集中度的問題了。 90k也是平抽擋的好手。也許略微增加的頭重感使得它的啟動不如其它速度拍,但是揮速高、出球沖和恢復快這三點優勢很頂用,當己方站位處於前發球線後一米左右的位置,對付平抽擋都不虛,90系列沒有一款球拍在這一點上不優秀。架好拍子後殺前封,兩邊都能勝任,而且比起88D在網前容易出現由於擊球點靠後導致的扑球出界,90K的封網失誤率明顯更少。可惜的是,前場該干的活做多了,小臂更容易發酸,養生還是得數F。 回到最初的討論,這拍子作為90系列的第二款作品,我一直都認為它是整個神速家族中的集大成之作,即便是同樣豪華的90F/100X已經出來,也不影響90k在我心目中的台柱形象,借用胖虎老師的話,這是結合了進攻和速度的大作。儘管90F還在經受市場檢驗,但神速90三隻拍子都非常好地達到了廠家對它們的定位,在我個人看來作為一個產品是非常成功的,這一點在90S塌陷風波之的二手市場上價格上能有充分體現。 由於觀點比較雷同,因此還是建議大家參考中羽小黃的評測,作為平行對比無疑是更權威的。預算充足想一步到位搞一到三把速度拍的話,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我都推SKF了,根據風格選取就行。
【我偏要槓】 三分球拍,七分線!這句話都行得通嗎?
【我偏要槓】 三分球拍,七分線!這句話都行得通嗎?
古樸互聯網論壇有云:三分球拍,七分線! 這個理論都正確? 你們要是都信了,那真的是失去辨別力了! 假如: 日產的頂級球拍搭配一根耐打線(高神70,VBS70P等) 某大品牌入門級標價300塊的球拍搭配一根JP版本最昂貴的線(abb,cbg200,66S) 你覺得這樣搭配後,入門級球拍能達到頂級球拍同等的球感嗎? 用腳都能想明白,這肯定不能嘛! 我們把納米7搭配abb,也無法接近ax100zz搭配bg6的組合 再比如ax100zc搭配abb 66s,其打感也無法接近ax100zz搭配bg65 我們把條件拉進,AX99搭配ABB 66s,其打感也未必能超越ax100zz搭配bg65 或者有些人就覺得BG65搭配100zz就是yyds,其他的搭配它完全不接受
虎年首秀,超高顏值與性價比|勝利A-CNYT球鞋測評
辯證法的均衡——NBG95
「裝備評測」你需要一支甜甜的球拍,Arcsaber-11體驗評測
「裝備評測」你需要一支甜甜的球拍,Arcsaber-11體驗評測
昨天我去打球,地點是30公里外XXX集團職工小區,去之前別提多興奮一路上「等下我們打球戴口罩嗎?」「不會被抓起來吧?」進小區登記測量體溫,問是幹嘛的?我說加班!我真他娘的是個天才!
太久不打球,那種打球跟做壞事一樣的興奮真就是難以自拔,當然我本人是不提倡這種做法哈,畢竟現在還在疫情階段不能讓大家的努力都功虧一簣,我也是實在手癢了,我有罪,我懺悔!說了這麼多,一個多月沒能打球的我再次拿起主力拍:DZS、ZSP真就是一根燒火棍,打啥漏啥,殺球響杆!還好機智的我提前帶了一支Arc-11隨行備用,換上之後不是心理作用,我的主動失誤和被動防守都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狀態不好時,難道不會想起你包里的Arc-11?
- 外觀塗裝-
自從Arc-11上市(2015年春季)以來已經過去了5個年頭,大家對於Arc-11老色的外觀相信並不陌生,Arc-11在配色上並未完全沿襲Arc-10暗紅主打的老調沉穩的冷色系,而是選擇將色溫提升一個度,以更具生氣的棗紅色來進行代替。
以中心對稱的方式將象牙白與檸檬黃均勻的配比於整支球拍
Arc-11的配色設計可以說是非常巧妙的將Arc-10與AZ相融合,且不說其辨識程度,反正在座的各位球友肯定是不會陌生的了。
個人比較喜歡拍框兩側類似貼紙,沉穩中透露著些許的活、張揚;
- 詳細參數/科技解讀-
拍框外側音效金屬(SONIC METAL)提升拍框反彈力,擊球更快更准。配合新型錨狀街頭(T-ANCHOP)提升抗扭性能,擊球更穩定。
ARC-11羽毛球拍為快速拉鋸中提供精準點殺而設計,拍框內側運用高塑性疊杯碳素納米管(Neo Cs CARBON NANOTUBE),提升拍框韌性,延長駐留時間,增強控球感。
- 上手體感-
可能老玩家在早期入手Arc-11時多半是衝着Arc-10的情懷去的,接著失望而歸。
Arcsaber弓劍11空拍重87g左右上線上手膠後重99.7g,空拍平衡點約為295mm,上手後明顯能感覺到它沒有Arc-10那般的穩重與厚重,握持感也會更加偏向於平衡,整體頭重感細微,所以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Arc-11和Arc-10不說有半分相似把,就從上手的第一感覺來說就足以判定它們根本就是兩支不同的球拍了。揮動空拍時,由於Arc-11非破風結構設計,在揮速上無法達到較快行列,好在其頭重感不明顯,揮動起來比Arc-10還是會輕鬆許多。
- 上手難度最低的頂級球拍-
狀態不夠好的時候你難道不會想起你包里的Arc-11?
就容錯率的這個環節其實是Arc-11的重中之重(這裏拿ZSP作一個比較),很多人會說Arc-11是一支非常沒有特點的平衡拍,甚至不如他的前輩Arc-10還能主打一點控制,渾身都是甜區的Arc-11要說特點就它的甜度,這個不是在其他球拍上都找到麼?
在我看來,一支球拍將某一方面能夠做到極致那就是它最大的特點,就好比ZSP將拍面做到最小,雖然很多人難以駕馭,但毫無疑問ZSP的小拍框高爆發,著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這支迄今為止我用過上手難度最低、容錯率最高的頂級球拍就因為好駕馭而被大家以「沒特點」而被低估,實屬冤屈。
目前,我的主打球拍以DZS、ZSP、JS10這類小拍框為主,但是打過小拍框的壇友也知道小拍框的高爆發能力,爽的時候確實爽,手感差的時候那就真的讓你懷疑人生,主動進攻失誤頻發,被動防守漏洞百出。也正是疫情爆發,時隔一個多月沒能打球的我拿起ZSP真就是一根燒火棍,還好機智的我帶了一支Arc-11隨行備用,換上之後不是心理作用,我的主動失誤和被動防守都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大長馬臉的Arc-11,除開老前輩Arc-8dx這的是我用過拍面最大的球拍之一,經過親自測量Arc-11的拍框高度為240mm,ZSP拍框高度為232mm;
Arc-11的拍面寬度為190mm,ZSP的拍面寬度為178mm,在拍面上Arc-11d大了ZSP一圈。容錯率怎麼會不高。
- 操控手感-
與ZSP對比不難發現Arc-11由於加長了手柄(210mm),中管的長度比ZSP當然會更短
Arc-11中管長:210mm;
假設Arc-11不做手柄加長處理就會出現超大拍框加軟彈長杆的搭配,那就成了一支徹徹底底零特點的入門進階糖水球拍了。
加長手柄的加入無疑是為了提高Arc-11的操控手感,使其擊球過程中落點把控更為精準
另一方面7.2mm粗彈中管在出球時很容易就能打出形變,你說它糖水吧,高遠球確實毫不費力輕鬆到後場,彈也不至於亂晃,球路的操控,中管的運用材料提升都讓Arc-11在出球時更加乾脆,不需要上高磅(≥28lbs)也不會出現持球凝滯情況,這點上要強於Arc-10和雙刃10實則是降低了Arc-11操控門檻,糖水特性在高遠球上體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
使用Arc-11在做一些吊球抹球處理時會發現由於拍框韌性較強,在收吊時收束感要弱於Arc-10,推薦搭配注重操控手感的BG-66UM球線,和BG-95;
長手柄、脆彈中管的優點在於Arc-11能夠在相持多拍中儘量隱蔽的以小動作發力來打出意想不到的點殺,出球負擔小且球速快,落點也足夠精準。
在歷來屬於平衡球拍的弱項的殺球環節中,Arc-11也出現了平衡球拍慣有的難下壓,殺球不夠「重」的問題,需要更多以步伐和搶佔有利擊球點來進行彌補,不建議在多拍中以重殺強攻作為突破手段,多以拉吊突擊,點殺輕殺來製造得分機會。
- 穿線搭配-
但是像小黃一樣鍾愛殺球的選手也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搭配加以推薦,那就是BG80+27lbs,如此搭配可以讓Arc-11的「甜度」發揮更為出色,擊球時不至於出現明顯的震手感,同時在吊球時的操控性上也不會出現太多的損失,擊球硬度提升,殺球的威力則會出現大幅度的提升。
注重操控手感推薦搭配的球友則是更加推薦BG66UM+28lbs,或者BG95+27lbs。
- 總結-
總的來說,除開烤漆貼紙脆皮的問題,Arc-11是一支幾乎挑不出任何明顯短板的球拍,高容錯、極易操控的特性讓它適合於主打拉吊突擊、操控型打法和爆發力較弱的男單混雙球友,也適合於女性愛好者,同時在體能下降時,或者狀態不佳時作為備用球拍來使用,再說了好歹也是YY家的頂級球拍,高端的品控和手感,六百以內就能搞定,它不香嗎?相比於Arc-10、雙刃10,進階你入一支Arc-11總不會錯!不說了BP我也要了,再做個對比評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