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7日 星期四
辯證法的均衡——NBG95
線還是那根線,但是隨著自己基於能力和閱歷基礎上所構建的性能取向的變化,對其認知可能也會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而發生變化。打個比方,那些電腦里長期存有學習資料的朋友們,有沒有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自己所青睞的老師們平均年齡也在有所變化?是否會覺得那些經驗更足的老師能以其更豐厚的閱歷使得受課體驗更容易被接受?
還是要從8年前說起,從65、65ti到80線,總算是體驗到了線材變化對打感影響的我,在性能與經濟的權衡中抱著嚐鮮的心態試了一次95線,感覺還不錯,於是後續兩三次斷線後在老納米7上又重新補了同樣的線材。雖然它不能提供像80線那麼直接的擊打反饋以及嘹亮的出球音效,但比起65線那孱弱的彈性以及過分綿軟的質感還是要強很多。本來嘛,YY耐打線就這三樣,也沒有更多選擇,實際平攤到當時平均3個月才拉線一次的成本上,NBG95比65高出來的那一部分價格還是很值的。更何況,在當時還沒有太多關於球線的認知的我看來,那必然是數字越大越厲害,而在95之上就只有98和99了,莫名其妙的攀比心讓我選擇了95。
不過要說實話,當時的我確實也沒有對NBG95產生太多的感情,雖然剛拉好的時候性能是真的不錯,但後面打多了發現也就那麼一回事,在拍子上的時間越長它的打感就越是向我所不屑的BG65慢慢靠近,很容易頭一個月還算享受到了後兩個月變成了忍受。而且,在經受過BG80啟蒙之後,95只是“能用”,但是不“刺激”。於是,在擱置羽球好幾年之後,等自己的經濟實力上來了之後,直到現在都沒有一次主動拉過95線,對它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其貌不揚但是還算好打的耐打線上。
隨後接觸NBG95就已經是去年的事了,是從海鮮市場收回來的一把風動9000上,當時那個拍子已經上線兩個月了,而且還上了超出我當時能力範圍的28磅,所以依然不抱期望。大家知道風動9000也是一把偏頭重的平衡拍,有一定使用門檻,當時打了幾下覺得出球速度還不錯,反饋感也比較清晰,但是拍子整體揮重很沉,也沒有細細地品,感覺NBG95的形像比以前的我所能感受到的要更立體,但大體還是那種調調,便草草了事收納起來。之後又過了兩個月,在中羽學習並開竅了部分技能後,在一次晚上的球局中,NBG95的體驗才中羽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確實,它不能在重殺時提供像65ti那種拳拳到肉的爆發出球,但是它在決意進攻時絕不拉胯產生令人無所適從的卸力感;它不能提供80線那種指哪打哪的清晰指向,但在網前的小球和後場的收吊劈中其相對粗糙的線衣及合適的包裹感依然具備控球的示例;它甚至也不能提供65線那種令人髮指的耐打體驗,但在高磅下全方位的更佳表現以及稍好的保磅性能使其在性價比上依然很划算。可以說在“打開球路”的雙打對抗中,NBG95以其面面俱到的性能表現,能讓我在下壓、拉吊、控制與反控制中獲得綜合起來更好的體驗。也是同一天的對抗局中,甜區豎線斷了,只能換拍下場。
不過,我依然覺得新鮮的95線和掉磅的95線差距很大,一旦在線床上停留久了,它的肉、不干脆和無趣都會因為其逐漸顯露的疲態而轉化成了主要矛盾。這線確實耐打,但不是所有球友對一款線材的壽命的終點理解都是以“斷”為參考依據的,實在受不了其快速衰老的性能而決定剪線的我相信大有人在。最近一次打NBG95,已經是在適用HX-SUN時候的事情了,那個拍子的原主人還很貼心地在售出前幾天給我拉了新線,因此偏糖水控制系的HX-SUN也有十足的侵襲力,更加讓我確信了對NBG95的這種評價。
可以說,如果我沒有遇到想VBS66N這種經濟耐打彈性夠用且硬度適中的線材,我想比VBS66N更全面的NBG95應該會以更能反映拍子本身性能的這一屬性而更加適合我用在一些流水的拍子試用評測中。還年輕的時候,小孩子只能做選擇,因此出於經濟性的考慮經常拉95線;現在,到了可以“我全都要”的年紀,對於一些搭載95線的拍子同樣也是欣然接受;儘管選擇沒有變化,但內生邏輯顯然已經不一樣了。這種認知,是需要在一定的閱歷下才能形成的。從“耐用”,到“全面”,到“庸常”,再到“均衡”的印像變化,是時間和人物閱歷共同作用下的、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對立統一的、符合歷史辯證法的結果,正如“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