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7日 星期四

國羽教練:今年或長期在外參賽 五單項定階段目標

國羽教練:今年或長期在外參賽 五單項定階段目標

北京時間1月26日,中國羽毛球隊通過官方渠道公佈最新的動態。女單教練組教練羅毅剛透露:“今年我們可能會面臨長期在國外比賽的局面。”不少球迷紛紛建議,國羽是否會考慮效仿安賽龍設立海外訓練營,畢竟目前階段出國參賽及回國休整存在很多客觀難度。五個單項的負責教練,也介紹了今年的階段性目標。其中,女單提出打造集團優勢,世錦賽亞運會爭霸的口號。男雙希望盡快提升世界排名,男單則會將重點放在促進年輕球員成長上面。 中國羽毛球隊在2020年年初疫情剛爆發的時候,還在那年3月西征伯明翰參加了全英公開賽。但那之後,直到去年東京奧運會前都沒有出國參賽。去年8月奧運會結束後,全國回國接受14+7天的隔離然後參加西安全運會,9月底赴歐參加蘇杯、湯尤杯、丹麥賽,10月底回國隔離21天。去年12月,國羽出國參加韋爾瓦世錦賽,回來又隔離14天。半年內,國羽回國隔離的時間接近兩個月。進入2022賽季,巴黎奧運週期正式開始,國羽如何安排好參加國際比賽的行程將十分關鍵。 新科奧運冠軍安賽龍,為方便到亞洲參加比賽,東京奧運會後移居阿聯酋迪拜,並在那裡“自立門戶”設立訓練營,他陪練團隊裡的新加坡新人駱建佑進步神速,去年12月拿到世錦賽男單冠軍。有球迷建議,國羽也可以考慮在亞歐之間找個合適的地方設立訓練營,幫助球隊參賽和備戰。 男單今年提出的目標是“促進年輕人成長”,男單教練組陳郁介紹:“老將諶龍因為自身的傷病原因仍在調整休息中,目前還沒有歸隊,他暫時不會那麼快就回到賽場。因為沒有系統訓練,他整體的恢復都需要時間,我們會根據情況一步步製定計劃。”陳郁沒有提到石宇奇,可能石宇奇的情況也不太理想。國羽男單現在一線球員裡,即使00後的李詩灃目前也已22歲,陳郁說:“我們秉持著良性競爭的態度,誰能在比賽中有好的表現,誰自然會更多地去承擔起隊伍在新賽季的任務與目標。” 陳雨菲去年奧運會奪冠,王祉怡、張藝曼、何冰嬌等一線球員去年世錦賽也有不俗表現,這讓女單教練組教練羅毅剛底氣十足。他提出:2022賽季,國羽女單要打造集團優勢,衝擊更多的金牌。 5月要爭取尤伯杯衛冕,8月女單要衝擊世錦賽冠軍,9月要爭取奪回亞運會團體和女單冠軍。 男雙經過徹底重建,目前世界排名最高的僅為世界第91位的劉成/張楠。男雙教練組黃展忠提出,今年主要目標是改善世界排名。女雙教練組提出,新賽季重在以賽代練。混雙教練楊明提出新老齊頭並進,他指出,到2024年,國羽四名混雙主力年齡在28-30歲,他認為屆時他們還正處於當打之年。同時楊明教練也說,會重視梯隊建設和年輕球員的培養。現在國羽混雙的對手不斷進步,國羽危機感和動力並存

獵奇向的拍子試用分享80——勝利神速90K

 獵奇向的拍子試用分享80——勝利神速90K 

L.C. 聲明:原創文章發自中羽在線,轉載請保留出處和作者! 

 

到了80期了,按照我的個人習慣可以來個硬貨。 90k自我動了心思起有一年多了,當時是跟90S一起考慮,再三猶豫之後選了前者。結果在這段時間裡,我就看著它價格一路堅挺並上揚,再也沒有好價了,口碑也是有目共睹的好,耐不住心裡的好奇,在如今的高位收下,大虧。 這是勝利當下唯二具有良好口碑的旗艦進攻拍之一。 參數:4UG5,去底上線上手膠總重93g,平衡點296mm,6.8mm百洛碳中桿搭配wes和抗扭系統,調教硬,複合劍樋框型,10—4點線槽,拉線24-26lbs bg65ti。 這拍子,很好看。或者說,神速90三姐弟妹顏值都十分高。官方命名為鐵灰色,拍框內側有輝耀的貼紙,整體塗裝白色相間,簡潔但是層次感很強,同樣是給人一種“這是主角機”的印象。拍子整體科技感很強,畢竟這回是毫不吝嗇地把全部科技樹都印在了拍子上,像F1車身的讚助商一樣滿噹噹。實際上當家的科技也確實悉數安排到位了,字面上來說同樣滿配的90F主要差別在強心填充上,因此有更好的耐高磅表現。 90k握在手中相當有份量,空揮可以感覺到拍子整體硬度很足。雖然賬面上的平衡點不算太高,但是揮動時有種剎不住車的感覺——除了拍子本身的慣性以外,神速框型帶來的極順暢動作行程所營造的高揮速也是原因之一。三支90並列對比,還是可以發現雖然框型一致,但90k的拍框是肉眼可見的更加粗壯,3、9點方向拍框厚度90s是最薄的,體現在揮速上三者之間依然有所區別。當然,更粗壯的拍框也帶來了更高的剛性,可以降低由碰撞帶來的戰損風險和提高出球質量,就憑無塌陷這一點就能跟90s拉開口碑上的差距。 初上手的高遠球,還是那個大拍框大甜區的感覺,雖然中桿更硬,但更強的頭重感使得出球依然十分容易借力。 90三傑在最初的體驗中已經顯示出了明顯的差別:S的韌彈、F的柔彈和K的硬彈。我手上的4u版本用著是挺合適的,但是這種質感對新手來說不容易駕馭,因此比起對使用者通吃不挑的s/f,k並不適合新手。 90k這種剛硬剛硬的感覺可以說在每個環節上都有所體現,出球的指向性很好,直逼傳統盒式框的進攻拍。出球的反饋很直接,與FS相比球在線床上停留的時間更短,因此在使用時對使用者的發力要求更高。不過雖然球出彈的行程變短了,但小球的放搓信心依然十足,大拍框拍子對養成搓、吊、劈、勾的手感有天生的優勢,後場的劈吊比起包裹球頭下壓,其反饋更多是是球被瞄準了彈出去的感覺。不過,在被動球的處理上也是比FS更遜色,給人反應並完成發力的時間窗口很窄,需要更加集中的精力,接殺挑高、反手區、頭頂區的處理會難受一點,發力難以得心應手,不容易回出到位的擺脫。 90k的上手球非常凌厲,是標准進攻拍的表現。出球速度快,如果是大開大合的拉吊打法,很容易在平高球中就找到這拍子所具備的有別於傳統速度拍的技術體驗,很衝,壓制效果很好。下壓感很強,wes的加成作用明顯,而得益於強有力的中桿和線床其殺球質量同樣很高,可以殺得很重。無論是點殺還是重殺,這拍子的表現沒有短板,不存在拖後腿的現象。如果覺得這拍子的主動球不好打的話,除了風格不合適以外,可能更加需要使用者提升自我能力了。同比下來,F的殺球會差一個檔次,而S和K的表現更像是取向上的差異,沒有優劣之分:同樣能殺出高球速,S更依賴彈性和包裹性,能快速啟動手起刀落,發力揮拍過程更順暢,在節奏更緊湊的對抗中出手更快更頻繁,落點可以妥協;K則有了硬度和質量的加持,每一拍下壓的落點和衝勁都有更高的上限,還適應勢大力沉重殺,但多少犧牲了連貫且對使用者力量更高。總的來說,90K在進攻端沒有短板,步入了一流進攻拍行列,看使用者本事吃飯。在這方面,如果是糾結西瓜刀的90k的球友,可以直接簡化為取捨拍面容錯率與甜區集中度的問題了。 90k也是平抽擋的好手。也許略微增加的頭重感使得它的啟動不如其它速度拍,但是揮速高、出球沖和恢復快這三點優勢很頂用,當己方站位處於前發球線後一米左右的位置,對付平抽擋都不虛,90系列沒有一款球拍在這一點上不優秀。架好拍子後殺前封,兩邊都能勝任,而且比起88D在網前容易出現由於擊球點靠後導致的扑球出界,90K的封網失誤率明顯更少。可惜的是,前場該干的活做多了,小臂更容易發酸,養生還是得數F。 回到最初的討論,這拍子作為90系列的第二款作品,我一直都認為它是整個神速家族中的集大成之作,即便是同樣豪華的90F/100X已經出來,也不影響90k在我心目中的台柱形象,借用胖虎老師的話,這是結合了進攻和速度的大作。儘管90F還在經受市場檢驗,但神速90三隻拍子都非常好地達到了廠家對它們的定位,在我個人看來作為一個產品是非常成功的,這一點在90S塌陷風波之的二手市場上價格上能有充分體現。 由於觀點比較雷同,因此還是建議大家參考中羽小黃的評測,作為平行對比無疑是更權威的。預算充足想一步到位搞一到三把速度拍的話,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我都推SKF了,根據風格選取就行。

【我偏要槓】 三分球拍,七分線!這句話都行得通嗎?

 【我偏要槓】 三分球拍,七分線!這句話都行得通嗎?

 古樸互聯網論壇有云:三分球拍,七分線! 這個理論都正確? 你們要是都信了,那真的是失去辨別力了! 假如: 日產的頂級球拍搭配一根耐打線(高神70,VBS70P等) 某大品牌入門級標價300塊的球拍搭配一根JP版本最昂貴的線(abb,cbg200,66S) 你覺得這樣搭配後,入門級球拍能達到頂級球拍同等的球感嗎? 用腳都能想明白,這肯定不能嘛! 我們把納米7搭配abb,也無法接近ax100zz搭配bg6的組合 再比如ax100zc搭配abb 66s,其打感也無法接近ax100zz搭配bg65 我們把條件拉進,AX99搭配ABB 66s,其打感也未必能超越ax100zz搭配bg65 或者有些人就覺得BG65搭配100zz就是yyds,其他的搭配它完全不接受

虎年首秀,超高顏值與性價比|勝利A-CNYT球鞋測評

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勝利推出了“虎虎生威”系列產品,以中國傳統民俗生肖“虎”為主題,含括了球拍、球鞋、球包、球服、毛巾等多款裝備,在設計上使用了許多的中國風元素,既表達了對即將到來的虎年充滿了期待,又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傳承。 今天要進行測評的是“虎虎生威”系列產品中的球鞋A-CNYT,官方發布的配色一共有三款:火焰紅、熒白、玄青黑,三種配色分別在主色紅白黑之上,點綴了金、銀、水墨青及炫彩色,所以三款配色都顏值在線,而且用料和做工也是不錯,相對於其五百多的定價(目前網上售價僅四百多)來說,個人覺得性價比很高,測評所選的配色為火焰紅,典型的中國紅元素,象徵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CNYT的鞋面使用了耐磨性佳的PU合成革與韌性足的雙層透氣網布,並且在網布外覆蓋了大面積的耐磨TPU膜,不僅提供了足夠的鞋面支撐與包裹,還全面提升了鞋面耐磨性,鞋面以中國紅為主色,鞋頭鞋尾分別印有水墨風格的“虎”字與“虎”臉,既寫意又威風凜凜,足弓部位覆蓋的銀色PU材料在不同角度下會顯現出炫彩的顏色,實在是點睛之筆。 大底使用VSR橡膠,且具有復雜的紋路設計,可以提供足夠的防滑耐磨性能,鞋底通體為大紅色,與鞋面呼應,更顯火熱激情,鞋底鏤空部分還可以看到內置的尼龍穩定片及緩震能量墊,真材實料盡在眼中。 鞋面內側覆蓋了大面積的耐磨PU合成革,用料厚度讓人很滿意,且材料觸感光滑極具韌性,可以有效提升拖步時內側耐磨損的能力,且合成革上設計了像水波一樣的紋路,實用之外還看起來很美觀,可以看出在設計細節上的用心。 在鞋面內外兩側設計有足夠的透氣孔,既不影響鞋面的支撐包裹性能,又能夠提供足夠的透氣散熱性能,對於出汗較多的球友應該是非常友好的,肉眼可見在腳踝處的充棉非常厚實,可以對腳踝起到很好的固定保護作用,全掌的ENERGYMAX 3.0能量墊再加上彈性EVA材料,可以提供優良的緩震與舒適性能,另外LS-S字樣表明使用了側向穩定係統來增強運動時所需的橫向穩定性,再加上嵌入的大面積尼龍穩定片,進一步提升鞋底的抗扭及穩定性。 從正面看,縫紉在鞋舌上比較大的編織帶,可以在係緊鞋帶後更加有效的幫助固定鞋舌位置,且大號的金色“VICTOR” logo也很亮眼,字母“O”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的揉合了圖形與文字,從細節上提升顏值。 至於重量,測評所選的43碼,單只實測只有341g,與手上的S82基本相同,這也符合其A系列輕快的特徵,長時間打球也不會有沉重感。 球場實戰體驗如下: 因為A-CNYT的鞋體重量跟S82基本持平,所以在測評其性能體驗時會基於S82做一些對比。 1、包裹:上腳後腳掌與鞋面貼合自然舒適,移動過程中腳掌固定良好,因為鞋面設計上PU合成革及透氣網布的使用情況與S82比較相似,所以兩者的包裹性也很接近,整體感覺包裹性能比較優秀。 2、防滑:大底材料及紋路設計與S82大同小異,移動過程中抓地力優良,各種步伐動作都同樣的游刃有餘,整體防滑性能跟S82不相上下。 3、緩震:跑動過程中可以明顯感覺到鞋底吸收衝擊并快速回彈,能夠很好的支持步伐的連貫性,在側向移動過程中抗扭性能也很不錯,但相比S82而言少了TPU配置,理論上緩震性能會比S82弱一點點,不過本人(72kg)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沒有感受到明顯差異。 4、抗扭:在各種大幅度的移動中,鞋底表現出的抗扭性能還是令人滿意的,能夠滿足需求,相比S82的碳纖維穩定片而言,A-CNYT的尼龍穩定片會稍微弱一些,在實戰中也可以感受到,所以其抗扭性能是稍弱於S82的。 5、耐磨:也是令人滿意的,超厚的耐磨PU材料大面積覆蓋在鞋面內側及前側,幾場球下來幾乎沒什麼明顯的痕跡,鞋底的磨損也很輕微,鞋面其餘網布上也同樣覆蓋了耐磨TPU膜,所以其整體耐磨性能甚至比S82略勝一籌。 6、透氣:因為網布上覆蓋了大面積的耐磨TPU材料,網孔的面積比S82要小一些,所以在透氣性能上,還是S82要更強,但這並不代表A-CNYT弱,相反,其透氣性能同樣很優秀,絕對能滿足透氣散熱的需求。 實戰體驗下來,個人感覺“虎虎生威”系列中的球鞋A-CNYT,可以有效的幫助技戰術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對抗中如虎添翼,無論其顏值還是性能都非常對得起目前剛上市都只有四百多的價格,性價比很高。

辯證法的均衡——NBG95

線還是那根線,但是隨著自己基於能力和閱歷基礎上所構建的性能取向的變化,對其認知可能也會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而發生變化。打個比方,那些電腦里長期存有學習資料的朋友們,有沒有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自己所青睞的老師們平均年齡也在有所變化?是否會覺得那些經驗更足的老師能以其更豐厚的閱歷使得受課體驗更容易被接受? 還是要從8年前說起,從65、65ti到80線,總算是體驗到了線材變化對打感影響的我,在性能與經濟的權衡中抱著嚐鮮的心態試了一次95線,感覺還不錯,於是後續兩三次斷線後在老納米7上又重新補了同樣的線材。雖然它不能提供像80線那麼直接的擊打反饋以及嘹亮的出球音效,但比起65線那孱弱的彈性以及過分綿軟的質感還是要強很多。本來嘛,YY耐打線就這三樣,也沒有更多選擇,實際平攤到當時平均3個月才拉線一次的成本上,NBG95比65高出來的那一部分價格還是很值的。更何況,在當時還沒有太多關於球線的認知的我看來,那必然是數字越大越厲害,而在95之上就只有98和99了,莫名其妙的攀比心讓我選擇了95。 不過要說實話,當時的我確實也沒有對NBG95產生太多的感情,雖然剛拉好的時候性能是真的不錯,但後面打多了發現也就那麼一回事,在拍子上的時間越長它的打感就越是向我所不屑的BG65慢慢靠近,很容易頭一個月還算享受到了後兩個月變成了忍受。而且,在經受過BG80啟蒙之後,95只是“能用”,但是不“刺激”。於是,在擱置羽球好幾年之後,等自己的經濟實力上來了之後,直到現在都沒有一次主動拉過95線,對它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其貌不揚但是還算好打的耐打線上。 隨後接觸NBG95就已經是去年的事了,是從海鮮市場收回來的一把風動9000上,當時那個拍子已經上線兩個月了,而且還上了超出我當時能力範圍的28磅,所以依然不抱期望。大家知道風動9000也是一把偏頭重的平衡拍,有一定使用門檻,當時打了幾下覺得出球速度還不錯,反饋感也比較清晰,但是拍子整體揮重很沉,也沒有細細地品,感覺NBG95的形像比以前的我所能感受到的要更立體,但大體還是那種調調,便草草了事收納起來。之後又過了兩個月,在中羽學習並開竅了部分技能後,在一次晚上的球局中,NBG95的體驗才中羽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確實,它不能在重殺時提供像65ti那種拳拳到肉的爆發出球,但是它在決意進攻時絕不拉胯產生令人無所適從的卸力感;它不能提供80線那種指哪打哪的清晰指向,但在網前的小球和後場的收吊劈中其相對粗糙的線衣及合適的包裹感依然具備控球的示例;它甚至也不能提供65線那種令人髮指的耐打體驗,但在高磅下全方位的更佳表現以及稍好的保磅性能使其在性價比上依然很划算。可以說在“打開球路”的雙打對抗中,NBG95以其面面俱到的性能表現,能讓我在下壓、拉吊、控制與反控制中獲得綜合起來更好的體驗。也是同一天的對抗局中,甜區豎線斷了,只能換拍下場。 不過,我依然覺得新鮮的95線和掉磅的95線差距很大,一旦在線床上停留久了,它的肉、不干脆和無趣都會因為其逐漸顯露的疲態而轉化成了主要矛盾。這線確實耐打,但不是所有球友對一款線材的壽命的終點理解都是以“斷”為參考依據的,實在受不了其快速衰老的性能而決定剪線的我相信大有人在。最近一次打NBG95,已經是在適用HX-SUN時候的事情了,那個拍子的原主人還很貼心地在售出前幾天給我拉了新線,因此偏糖水控制系的HX-SUN也有十足的侵襲力,更加讓我確信了對NBG95的這種評價。 可以說,如果我沒有遇到想VBS66N這種經濟耐打彈性夠用且硬度適中的線材,我想比VBS66N更全面的NBG95應該會以更能反映拍子本身性能的這一屬性而更加適合我用在一些流水的拍子試用評測中。還年輕的時候,小孩子只能做選擇,因此出於經濟性的考慮經常拉95線;現在,到了可以“我全都要”的年紀,對於一些搭載95線的拍子同樣也是欣然接受;儘管選擇沒有變化,但內生邏輯顯然已經不一樣了。這種認知,是需要在一定的閱歷下才能形成的。從“耐用”,到“全面”,到“庸常”,再到“均衡”的印像變化,是時間和人物閱歷共同作用下的、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對立統一的、符合歷史辯證法的結果,正如“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裝備評測」你需要一支甜甜的球拍,Arcsaber-11體驗評測

 

「裝備評測」你需要一支甜甜的球拍,Arcsaber-11體驗評測

- 前言-

昨天我去打球,地點是30公里外XXX集團職工小區,去之前別提多興奮一路上「等下我們打球戴口罩嗎?」「不會被抓起來吧?」進小區登記測量體溫,問是幹嘛的?我說加班!我真他娘的是個天才!

太久不打球,那種打球跟做壞事一樣的興奮真就是難以自拔,當然我本人是不提倡這種做法哈,畢竟現在還在疫情階段不能讓大家的努力都功虧一簣,我也是實在手癢了,我有罪,我懺悔!說了這麼多,一個多月沒能打球的我再次拿起主力拍:DZS、ZSP真就是一根燒火棍,打啥漏啥,殺球響杆!還好機智的我提前帶了一支Arc-11隨行備用,換上之後不是心理作用,我的主動失誤和被動防守都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狀態不好時,難道不會想起你包里的Arc-11?

- 外觀塗裝-

自從Arc-11上市(2015年春季)以來已經過去了5個年頭,大家對於Arc-11老色的外觀相信並不陌生,Arc-11在配色上並未完全沿襲Arc-10暗紅主打的老調沉穩的冷色系,而是選擇將色溫提升一個度,以更具生氣的棗紅色來進行代替。

以中心對稱的方式將象牙白與檸檬黃均勻的配比於整支球拍

Arc-11的配色設計可以說是非常巧妙的將Arc-10與AZ相融合,且不說其辨識程度,反正在座的各位球友肯定是不會陌生的了。


個人比較喜歡拍框兩側類似貼紙,沉穩中透露著些許的活、張揚;

- 詳細參數/科技解讀-

拍框外側音效金屬(SONIC METAL)提升拍框反彈力,擊球更快更准。配合新型錨狀街頭(T-ANCHOP)提升抗扭性能,擊球更穩定。

ARC-11羽毛球拍為快速拉鋸中提供精準點殺而設計,拍框內側運用高塑性疊杯碳素納米管(Neo Cs CARBON NANOTUBE),提升拍框韌性,延長駐留時間,增強控球感。

- 上手體感-

可能老玩家在早期入手Arc-11時多半是衝着Arc-10的情懷去的,接著失望而歸。

Arcsaber弓劍11空拍重87g左右上線上手膠後重99.7g,空拍平衡點約為295mm,上手後明顯能感覺到它沒有Arc-10那般的穩重與厚重,握持感也會更加偏向於平衡,整體頭重感細微,所以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Arc-11和Arc-10不說有半分相似把,就從上手的第一感覺來說就足以判定它們根本就是兩支不同的球拍了。揮動空拍時,由於Arc-11非破風結構設計,在揮速上無法達到較快行列,好在其頭重感不明顯,揮動起來比Arc-10還是會輕鬆許多。

- 上手難度最低的頂級球拍-

狀態不夠好的時候你難道不會想起你包里的Arc-11?

就容錯率的這個環節其實是Arc-11的重中之重(這裏拿ZSP作一個比較),很多人會說Arc-11是一支非常沒有特點的平衡拍,甚至不如他的前輩Arc-10還能主打一點控制,渾身都是甜區的Arc-11要說特點就它的甜度,這個不是在其他球拍上都找到麼?

在我看來,一支球拍將某一方面能夠做到極致那就是它最大的特點,就好比ZSP將拍面做到最小,雖然很多人難以駕馭,但毫無疑問ZSP的小拍框高爆發,著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這支迄今為止我用過上手難度最低、容錯率最高的頂級球拍就因為好駕馭而被大家以「沒特點」而被低估,實屬冤屈。

目前,我的主打球拍以DZS、ZSP、JS10這類小拍框為主,但是打過小拍框的壇友也知道小拍框的高爆發能力,爽的時候確實爽,手感差的時候那就真的讓你懷疑人生,主動進攻失誤頻發,被動防守漏洞百出。也正是疫情爆發,時隔一個多月沒能打球的我拿起ZSP真就是一根燒火棍,還好機智的我帶了一支Arc-11隨行備用,換上之後不是心理作用,我的主動失誤和被動防守都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大長馬臉的Arc-11,除開老前輩Arc-8dx這的是我用過拍面最大的球拍之一,經過親自測量Arc-11的拍框高度為240mm,ZSP拍框高度為232mm;

Arc-11的拍面寬度為190mm,ZSP的拍面寬度為178mm,在拍面上Arc-11d大了ZSP一圈。容錯率怎麼會不高。

- 操控手感-

與ZSP對比不難發現Arc-11由於加長了手柄(210mm),中管的長度比ZSP當然會更短

Arc-11中管長:210mm;

假設Arc-11不做手柄加長處理就會出現超大拍框加軟彈長杆的搭配,那就成了一支徹徹底底零特點的入門進階糖水球拍了。

加長手柄的加入無疑是為了提高Arc-11的操控手感,使其擊球過程中落點把控更為精準

另一方面7.2mm粗彈中管在出球時很容易就能打出形變,你說它糖水吧,高遠球確實毫不費力輕鬆到後場,彈也不至於亂晃,球路的操控,中管的運用材料提升都讓Arc-11在出球時更加乾脆,不需要上高磅(≥28lbs)也不會出現持球凝滯情況,這點上要強於Arc-10和雙刃10實則是降低了Arc-11操控門檻,糖水特性在高遠球上體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

使用Arc-11在做一些吊球抹球處理時會發現由於拍框韌性較強,在收吊時收束感要弱於Arc-10,推薦搭配注重操控手感的BG-66UM球線,和BG-95;

長手柄、脆彈中管的優點在於Arc-11能夠在相持多拍中儘量隱蔽的以小動作發力來打出意想不到的點殺,出球負擔小且球速快,落點也足夠精準。

在歷來屬於平衡球拍的弱項的殺球環節中,Arc-11也出現了平衡球拍慣有的難下壓,殺球不夠「重」的問題,需要更多以步伐和搶佔有利擊球點來進行彌補,不建議在多拍中以重殺強攻作為突破手段,多以拉吊突擊,點殺輕殺來製造得分機會。

- 穿線搭配-

但是像小黃一樣鍾愛殺球的選手也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搭配加以推薦,那就是BG80+27lbs,如此搭配可以讓Arc-11的「甜度」發揮更為出色,擊球時不至於出現明顯的震手感,同時在吊球時的操控性上也不會出現太多的損失,擊球硬度提升,殺球的威力則會出現大幅度的提升。

注重操控手感推薦搭配的球友則是更加推薦BG66UM+28lbs,或者BG95+27lbs。

- 總結-

總的來說,除開烤漆貼紙脆皮的問題,Arc-11是一支幾乎挑不出任何明顯短板的球拍,高容錯、極易操控的特性讓它適合於主打拉吊突擊、操控型打法和爆發力較弱的男單混雙球友,也適合於女性愛好者,同時在體能下降時,或者狀態不佳時作為備用球拍來使用,再說了好歹也是YY家的頂級球拍,高端的品控和手感,六百以內就能搞定,它不香嗎?相比於Arc-10、雙刃10,進階你入一支Arc-11總不會錯!不說了BP我也要了,再做個對比評測吧!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Arc11的暴力美學

Arc11的暴力美學
大家好,我又來了,弓11狂熱粉又來了!上次講到弓11的紮實手感,幾位同道老鐵的回复讓人讚不絕口,真是心有靈犀:“弓11是款讓技術全面展現的拍子,不會讓你拖後腿”(大致意思)“比起弓11的紮實手感,D7只會讓你失望”……這些老哥們的見解真的一語中的,完全贊同啊!————————————————————————————————分割線

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谷,在進攻方面我終於有了突破。毫無疑問,殺出一記清脆的球並釘上地板是大部分球友最渴望的瞬間。殺球雖然只在一瞬間,卻又是一件精分細解的事兒。單純的掄大力,單純的跳老高,單純的二姐夫,都不能實現暴力的美學。

1.有沒有側身?大家都說側身,可你也許不知道側身一是為了蓄起腰部的核心力量,二是為了拉開肩膀,讓肩張如弓,蓄勢待發。

2.有沒有動作完整?肩帶動大臂,大臂小臂,小臂手腕。雖是用“帶動”一詞,而實際上核心、肩膀、大臂、小臂、手腕是同步加速發力的,只不過核心運轉行程大,肩膀次之,其次大臂、小臂,手腕。所有的力量在擊球一瞬間爆發出來。

3.爆發是什麼?又或者說腕力是什麼?怎樣控制在擊球一順爆發?相信很多感覺殺球不夠暴力的同學有次疑問。實際上在我理解中,爆發,就是擊球那一瞬間的握緊球拍,揮拍過程中由正常的握拍一瞬間握緊成拳式。這一瞬的握拳收緊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壓腕。反之,壓腕就是握緊球拍。

4.最後一個關鍵點,拍面正了嗎?你擊球的一瞬間聲音是噗,還是啪?擊球拍面稍微傾斜一點點,力量的瞬時的損失大的驚人(下一篇帖子我將詳細計算給大家,拍面不正的問題)。尤其是練習爆發壓腕的過程,一定要保證拍面正。反復不斷的練習找手感找拍面,你會有驚喜。5.握拍。我記得很早的時候影子大神發了個“菜刀握拍”的帖子,類比網球,就是純粹的“東方握拍”。實際上真正的握拍還是要在‘東方’握拍基礎上再“西方”一點,也就是握菜刀的手式再外翻一點,這樣才能更好的在擊球中找准拍面。在使用弓11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找到清晰的手感,穩穩的暴力又靈動,這種感覺讓人興奮不已。你可以感受一下,殺球的聲音如果帶有風聲,嗖的一聲後一陣巨響,那就是殺到位了,對手即使接殺一次,也會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