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李大戰
羽毛球商業開發兩大問題:球員吸金難 聯賽尷尬
群眾基礎廣泛、民間聯賽火熱,而專業級的羽超聯賽卻少人問津。與游泳、田徑等項目相比,羽毛球運動員的商業價值也稍顯遜色。是什麼造成了以上怪現象?
林丹輸了。面對他的“一生之敵”李宗偉,曾經25次擊敗對手的林丹,最終倒在了里約奧運會的決賽門口。歲月不饒人,從他遲緩的步伐中不難看出,年歲漸長的林丹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激情四射的羽毛球王者,一代傳奇終有謝幕的時候。
輸的不僅僅是林丹。本屆奧運會的羽毛球賽事,中國代表團差點顆粒無收。以往能包攬冠亞軍的女單、女雙、混雙都沒能闖入決賽。倒是事先不被人看好的男單和男雙,卻奪得了金牌。
從4年前的包攬,到今年差點全線潰敗,這屆羽毛球隊,怎麼了?
里約“有毒”,羽毛球隊也染上了?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屆奧運會征戰羽毛球項目的主力陣容,與12年倫敦奧運會包攬金牌的豪華陣容相比,幾乎差不太多。出現在里約的15名羽毛球隊員中,有11人參加了4年前的倫敦奧運會。
這些隊員中,年紀最輕的是李雪芮,今年25歲;而林丹、傅海峰則已經33歲“高齡”了,屬於名副其實的“老將”。
其他首次參加奧運會的隊員,成績則很難讓人滿意。女雙的姐妹組合駱贏/駱羽在小組賽中就遭到淘汰,另一對女雙組合於洋/唐淵渟也只是收穫第四名,小將唐淵渟的糟糕發揮更是受到了國內球迷的質疑。同樣,男雙項目的柴飚/洪煒也殺入了四強,但隨後也遭遇了兩連敗,無緣獎牌。而沒能參加本次奧運會的劉成、王適嫻這些球員雖然世界排名都不低,但世界級賽事的金牌卻不多,仍然不能挑起中國羽毛球隊的大樑。
羽毛球選手的青黃不接,彰顯無遺。這一點,身為中國羽毛球掌門人的李永波,當然也早就意識到了。李永波已經意識到中國羽毛球隊的問題。
一名資深的羽毛球記者告訴懶熊體育,依照以往的慣例,在奧運年的前三年,國羽就應該進行人才迭代的計劃。可是在里約這個奧運週期,由於太多的意外情況的出現,所以這個計劃進行得晚了些,直到一年前才開始部署。
所謂的意外情況,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王曉理的突然退役,二是張楠和趙芸蕾的情變。
王曉理在去年年底宣布退役,這讓她的混雙搭檔於洋的地位突然變得很尷尬。經過一番折騰後,終於確定了唐淵渟為於洋的新搭檔,此時距離奧運會開幕已經不到一年,兩人不得不馬不停蹄地參加各項比賽,以賺足奧運積分。
而張楠和趙芸蕾的情變,更是讓羽毛球隊猝不及防。原本在2010年日本超級賽一吻定情的兩人,突然傳出感情生變,甚至將趙芸蕾的女雙搭檔田卿也牽涉其中。本屆奧運會,張楠在男雙項目奪冠后,趙芸蕾發微博證實了兩人早已分手。同場異夢,即使是奧運冠軍,也難以招架。
同時,中國羽毛球隊的打法單一,也是成績衰退的原因之一。泰國選手因達農的教練謝芝華的看法很能說明問題:“中國女單一直被其他隊伍去研究透徹,過去幾年她們卻一直沒有進步。”李永波也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如今的女隊,“打法已經落後。”
內憂外患下,羽毛球隊兵敗里約,也就不足為奇。林丹之外,難有羽毛球隊員能吸金成績下降,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商業價值的縮水。
一位李寧公司的內部人士告訴懶熊體育,原本相比游泳、田徑等項目,中國的羽毛球運動員在商業價值上本就處於劣勢。 “因為游泳、田徑這類項目,中國運動員之前的成績並不好,所以一旦成績有了起色,關注度也會很高,商家也會把目光對准他們。而羽毛球本來就是王者地位,在沒有大的突破時就比較難吸引眼球,何況如今成績還在下降。”
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林丹在男單項目上成功衛冕,一時讓個人的商業價值攀升到了頂峰。據業內人士估算,當時林丹的商業價值已經“破億”。他不僅代言了多個商業品牌,頻頻出席各類商業活動,甚至還吸引了香港多家娛樂公司的注意,想讓林丹涉足娛樂圈。
而林丹簽約知名羽毛球品牌Yonex時,還一度與乒羽中心產生了矛盾。早在09年,羽毛球隊就與李寧簽訂了戰略合作夥伴的協議,隊員在比賽時必須身著李寧的裝備。林丹私自簽約Yonex的行為,讓乒羽中心的領導大光其火。
還好有李寧方面出面調停。同為運動員出身的李寧最終選擇了理解林丹,三方最終達成一致:林丹在比賽時必須身著李寧的服裝,而在賽場外可以穿上Yonex的運動服。
林丹不敵李宗偉,未能闖進決賽。商業價值的飆升,反之也讓林丹有了更高的曝光度,也提升了羽毛球隊的關注度。倫敦奧運會後,一系列針對羽毛球隊的商業活動紛沓而來,當時的新科奧運冠軍李雪芮就曾向媒體坦言,自己參加商業活動快要“忙壞了”,“累的我只想回酒店睡覺”。
然而這一切,在倫敦奧運會這波熱潮過去之後,就一去不復返了。翻開李雪芮的微博,大多的內容都是展現一個年輕女孩的吃喝玩樂,少有一些商業活動的影子。她的粉絲數量也不到2萬,與林丹的244萬相去甚遠,微博甚至都沒有加V。
除了林丹,除了去年簽約了Visa的諶龍,其他羽毛球隊員的商業案例可以說是乏善可陳。
這在上述的羽毛球記者看來,這個現像很正常。 “除林丹外,其他羽毛球隊員的個性都比較內斂,不大喜歡商業活動。”
諶龍在贏得半決賽后對待央視記者的態度就是明證。原本結束比賽的諶龍本想拒絕採訪,但被告知是直播採訪後無奈停下了腳步,允許記者問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運動員的個性,也是讚助商投資的重要因素。上述李寧公司的內部人士告訴懶熊體育,羽毛球運動是一個不擅長彰顯運動員個性的項目,這點就成為了想要贊助這些隊員的商家的難題。 “羽毛球是個綜合性的項目,運動員更擅長思考,很重視思維方式的對決。”
而這點,羽毛球隊也意識到了。 “現在他們也在有意識地素質像林丹這樣有'領袖精神'的隊員,包括諶龍。諶龍在決賽中力克李宗偉,就展現了他一股不服輸的精神,這或許是讚助商希望在運動員身上看到的。”這位李寧公司的人士如是說。
而諶龍能不能成為下一個林丹,目前猶未可知。“這一來是要看諶龍自己的個人規劃,二來也要考慮消費群體方面的原因。”這位李寧公司的內部人士表示,“林丹成長為奧運冠軍的歷程,是80後這一代人的共同目標,他不羈的性格也比較受80後的喜愛,80後人群正是當前社會的消費主體。”
而對於88年出生的諶龍來說,奪得奧運冠軍只是一個開始,“更多還要看他未來的個性塑造,能不能成為彰顯運動精神的代表。”
尷尬的羽超,和火熱的羽毛球擁躉同樣面臨窘境的,還有國內的羽超聯賽。六年前,李永波力主當初開設羽超聯賽,初衷一來是為了讓運動員在非賽事期間也能通過比賽來保持狀態,二來是為了幫助運動員提高收入。可見,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奧運會等大型賽事。
而六年後,羽超聯賽卻始終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百度新聞搜索羽超聯賽,結果僅有3830條;而搜索第三級別的中乙聯賽的結果,則是80400條。
懶熊體育致電了一位乒羽中心內部負責羽超聯賽承辦的人士,詢問有關羽超聯賽的上座率和收視率的情況。然而對方卻婉拒了記者的請求,稱這方面的資料目前不方便公佈。
一位曾現場看過兩年羽超聯賽的資深羽毛球迷小黃告訴懶熊體育,如果沒有林丹、諶龍之類的大牌,羽超聯賽的觀賽者很少。 “買票進去可以隨便坐。”
關注度不高,商業價值也就無從談起。 2014-15年的羽超聯賽,甚至都找不到主贊助商,無奈只能“裸奔”。幾支參賽的俱樂部,也曾遭遇過類似的困境。
如果要將羽超聯賽商業化,面臨著很多的難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羽超聯賽的比賽目前都以團體賽為主,導致每場比賽打起來的時間就非常長,差不多要四五個小時。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羽超聯賽一度將計分制度改為11分制,為了縮短每場比賽的比賽時間。然而這卻遭到了包括林丹在內的諸多運動員的反對,直言這樣的偶然性太大,影響聯賽的觀賞度。最終,這一計分制度在上賽季被廢除,重新回歸了21分制,但依舊沒能解決比賽時長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其實還有解決方案,比如將羽超聯賽,分為男單、女單等單項目的比賽。這不僅能解決比賽時長的問題,還能解放男雙等觀賞度較高的項目,從而吸引更多觀眾。而且,羽超聯賽的職業化程度也很低,比如轉會制度,幾年來也是一變再變,很難說這是一個職業聯賽該有的現象。
羽超聯賽的現場畫面。與羽超聯賽關注度不高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民間對羽毛球這項運動的熱衷。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中心地帶,羽毛球場地非常緊俏,往往需要在周一就預定週末的場次。
火爆的不僅是周末的球場,各種民間業餘的賽事,也廣受羽毛球愛好者的歡迎。由中國羽毛球隊贊助商紅牛主辦的“紅牛羽林爭霸揭幕戰”中,目前已經舉辦了五屆。在今年的第五屆賽事中,共吸引了全國將有約6206支隊伍、超過4萬名羽毛球愛好者。
是什麼,造成了民間聯賽火熱,而羽超聯賽少人問津的現象呢?這也是受限於羽毛球這項運動的特點。羽毛球是個參與感大於觀賞度的項目,在場上打的人會很“爽”,但是看的人就很難體會到這種感覺,不像籃球、足球這種充滿身體對抗的運動,觀眾在賽場邊並不能百分百感受到運動所帶來的快感。
上述李寧公司的人士則說,羽毛球的群眾基礎好,其實只是個偽象。 “參與羽毛球的,大多只是愛好。對於觀眾來說,大多也只是看熱鬧,不會很專業地去分析,羽毛球的關注度與籃球、足球這種運動相比還是差了個檔次。”觀眾的專業度不高,也成為了製約羽超聯賽的一大因素。
不過這位人士對於羽超聯賽未來的發展,還是抱有較高的期待。 “目前羽超聯賽其實也只是辦了六年,未來無論從職業化程度和商業開發來說,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當然,如何去挖掘、利用這些空間,需要從事羽毛球行業的人去深入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