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太極丹”是異類還是未來男單的趨勢?

當比人都忙著模仿他的過去,他卻在不斷顛覆“自我”


“太極丹”是異類還是未來男單的趨勢?
前寫過一篇女單的未來趨勢《要讀懂女單“潮流”,先要讀懂馬琳 》,相應的也計劃寫男單的趨勢,但一直沒寫出來。主要是自己也比較模糊,男單的情況感覺非常複雜,斷斷續續在腦海裡想了一兩週,最終決定從後期林丹的技術分析導入,“太極丹”的套路也許就是菜師兄心中未來男單的樣子。

一、從“太極” 看“攻防”(1)攻與防的關係

(太極圖)
(太極圖)
程教授最近撰文《盤點2016羽壇技戰術變革,進攻是重點》,談到了同一話題,他提出:“男單的趨勢是攻防節奏轉換變快,中前場限制增多,逢高比壓,後場強攻增多。”但菜師兄覺得如今的林丹並不在這個思路上前行。倒是2008年北京奧運時期的林丹按這個思路走到了盡頭。但很快拐了一個彎,拋棄了這種強化進攻的打法。原因應該在於這種打法的穩定性難以維持以及無法控制傷病兩個難以逾越的點。
好了,我們回到這個太極圖。假設白色代表防守,黑色代表進攻。 “太極圖”給了菜師兄幾個啟發。整體上有攻有防(而且比例可以根據情況轉變);攻防並非界限分明,而是攻中有防,防中有攻;還有最奇妙的一點,黑色代表進攻,但也可以代表防守,攻防角色可以調轉。
也許這個“太極圖”就是對後期林丹“攻防”的最好詮釋:打破攻防的界限,追求一種每一拍既有進攻效果又有防守效果的境界。

(2)攻中有防(進攻就是防守)

(紅衣殺球+上斜線推壓,攻中帶守)
“太極丹”很多這種試探性的進攻,給對手製造一定的防守難度,但同時下一拍的跟進又帶有防守的準備。如果進攻效果出來了那就有便宜就佔;如果對手防守的好,那就轉入相持的姿態。

(3)防中有攻(防守就是進攻)

(紅衣接殺頂直線+抓回球下壓;守中帶攻)

(紅衣接殺擋斜線,迫使對手提速啟動;守中帶攻)
在接殺這個環節,林丹守中帶攻的意圖非常明顯。甚至到了故意引導對手來攻,然後來通過接殺變化起到反擊效果。這裡面有個道理在於,對手殺的越兇,重心會丟得越多,下一拍,尤其的是斜線的連貫就會變得卡頓。

二、在“連貫”和“限制”上大做文章(1)犧牲落點的精確度,追求連貫

(紅衣多拍拉開對手,注意出球並不一定貼邊線)

(紅衣多拍拉開對手,出球並不一定貼邊線或貼網)
林丹做了一個簡單的置換,犧牲一定的精準度,換取連貫的速度。注意這裡犧牲落點不等於不要落點,只是不要求砸邊線這種容易失誤的打法。正因為不用擔心失誤,所以能夠更放心大膽的加快連貫的速度。同時交叉的線路,即使沒有砸邊線,仍然在球路上能對對手構成一定的限制和消耗。

(2)降低擊球點的要求,追求連貫

(紅衣正手過渡,不搶高點出手+上網連貫)

(紅衣反手過渡,不搶高點出手+上網連貫)
這是大家比較容易忽視的一個點,為什麼不搶高點還能利於下一拍的連貫?因為:一是啟動上來說壓低重心,更利於啟動,降低擊球點出球就相當於降低了重心。二是放棄高點出球,整個節奏會減慢(搶高點出手相當於提速,如果打不死對手,對手回得也快),所以有點被動的話不如放棄高點出手,利於下一拍的連貫

(3)降速和簡化球路,追求連貫

(紅衣連續拉直線高遠球,注意不是平高球)

(紅衣輕殺+上網連貫。)
年輕球員還在不斷思索怎麼打得更快更猛的時候(意味著想打死對手,即沒有下一拍),林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連接下一拍的問題。其實辦法很簡單,就是自己回球的節奏和線路相對簡化,不管快還是慢,都盡力控制都在自己的“頻道”上。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聯想到了POST-ROCK(后腰:顛覆傳統搖滾的一種風格)。這也許就是POST-LinDan(後林丹即:“太極風”的林丹)的精髓,把對攻防理解融入“連貫”和“限制”之中。

三、得分手段(1)對手失誤

(紅衣頂後場,多少失誤)

(多拍拉吊,對手失誤)
耐心的周旋、穩定而到位的相持,是另對手失誤的一把利劍。

(2)意識上的“抓球”,節奏上的變速突擊主動得分

(紅衣變速突擊)

(紅衣抓過渡球+變速突擊)
對球路的預判,形成變速突擊,依然是“太極丹”主要的主動得分手段

(3)打手感

(紅衣控網+輕點邊線得分)
雖然在整體上林丹併步追求極致的落點,但在局部感覺好的時候依然有各種砸線球、擦網球的出現。得分就是這麼簡單。

三、總結看似精簡的球路,卻有細膩的心思去謀劃;看似“消極”防守,缺令對手的猛攻化入無形;看似不緊不慢,卻突然來一手“小林飛刀”見血封喉。看似年紀大了體力不佔優勢,卻經常打到第三局還有奇高的勝率。這就是POST-LinDan,拋棄了簡單的能力比拼,用一個個精心的佈局、細緻的謀劃去打敗對手的“太極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