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換湯不換藥,世界羽聯新賽制然並卵!

羽聯希望能重新塑造這項運動的形象,但是卻仍在原地踏步~

換湯不換藥,世界羽聯新賽制然並卵!

日前,世界羽聯公佈了2018-2021年的賽事體系,在這個構想中,未來羽聯總決賽的總獎金將達到150萬美元,而中國、全英和印尼公開賽的總獎金也有100萬美元,羽聯希望能重新塑造這項運動的形象。
據世界羽聯主席拉爾森介紹,新的賽制體係是建立在超級系列賽成功的基礎之上。超級系列賽於2007年全面實施,每一年的超級系列賽共有十二項比賽,其中包括了五項被列為首要超級系列賽的比賽。每一個項目在超級系列賽排名前8的選手將被邀請參加年底舉行的總決賽。但每個國家只限在每個項目獲得2名/對資格。
新舊賽事體系 實質上換湯不換藥
仔細分析世界羽聯的新賽事體係後,筆者發現羽聯只是廢除了超級系列賽,總體的獎金提升幅度並不大。

第一級別到第四級別基本等同於目前的超級系列賽。舉辦國除泰國外,均是現在的超級系列賽主辦國。第一級別的總決賽獎金為150萬美元,比目前的總決賽獎金提升了50萬美元。比賽地每年將由世界羽聯決定。
第二級別的中國、全英和印尼公開賽相當於首要超級系列賽,獎金最低為100萬美元。實際上,印尼公開賽的獎金在今年就達到了100萬美元。相比2017年,中國、全英公開賽的獎金分別增加30萬和40萬美元。

第三級別的比賽獎金最低為70萬美元,由中國、丹麥、法國、日本和馬來西亞5個國家承辦。除法國和日本公開賽的獎金翻倍外,馬來西亞公開賽增加10萬美元獎金、中國站則相當於重新恢復中國大師賽為超級系列賽,而丹麥公開賽的獎金與過往持平。

第四級別的比賽獎金額最少為35萬美元,由印尼、印度、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承辦。其中,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相當於各新增一站超級系列賽。新加坡公開賽、中國香港公開賽獎金與以往持平。 2017年韓國公開賽的獎金為60萬美元,明年有可能出現下滑25萬美元的情況。

第五級別的比賽由11個國家和地區承辦,獎金額最低限為15萬美元。分別是澳大利亞、中華台北、德國、印度、韓國、中國澳門、新西蘭、西班牙、瑞士、泰國和美國。這些國家中,之前是超級賽的澳大利亞公開賽遭到降級,總獎金面臨縮水60萬美元。除西班牙外,其他國家都是以往主辦黃金系列賽的常客。第六級別的主辦權向所有國家開放,未來世界羽聯每年主辦的比賽將達到37項。

綜上所述,世界羽聯的第一、第二、第三級別賽事的獎金出現了提升。第四、第五級別的比賽獎金基本維持現狀。拉爾森公佈這一計劃時說:“是時候讓羽毛球這項運動飛得更高了。”不過從獎金提升來說,只能算低空飛行。

頂級賽無人問津與主流項目獎金差距懸殊與高爾夫、橄欖球、足球、籃球和網球等職業化開展十分成功的項目相比,羽毛球只能算業餘運動。近年來,羽毛球的職業化進程顯得舉步維艱。最明顯的就要屬世界錦標賽、湯尤杯、蘇迪曼杯等賽事,作為世界羽聯最高級別的比賽,主辦權卻常常無人問津。 2018年世錦賽和2019年蘇迪曼杯賽,由於只有中國的南京、南寧提出申辦,所以這兩項賽事直接落戶中國的兩座城市。

丹麥選手維汀哈斯也發文調侃到:“沒有其他國家、地區申辦這兩項賽事,所以我們得要再一次感到高興,中國羽協不懼困難、敢挑重擔。有時,我會聽到“中國統治羽毛球有礙羽毛球發展”的爭議,在這樣的情形下,我知道,如果不依賴於中國,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羽毛球還能否成為我們所期望強大的體育運動?”

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代表選手個人獲得的最高榮譽。湯尤杯、蘇迪曼杯奪冠,選手可以獲得團體世界冠軍稱號。不過這些比賽卻沒有一分錢獎金。與此相對,網球等項目的選手在大滿貫賽事上能收穫豐厚的獎金。比如,2017賽季澳網公開賽總獎金額高達5000萬澳元(約3700萬美元),將超過了世界羽聯全年第一到第六級別所有比賽的總獎金。今年男女單打的冠軍獎金將提升到370萬澳元(約270萬美元),而羽毛球總決賽的獎金提升到150萬美元後,男女單打冠軍的獎金分別為11.25萬美元,僅為澳網冠軍的二十四分之一。而澳網首輪出局的球員也能拿到5萬澳元(約3.86萬美元),也要高於打進羽聯總決賽男女單打四強的獎金(約2.2萬美元)。

去年,德約科維奇在澳網除了作為冠軍捧起諾曼杯,他能帶走340萬澳元(約合241萬美元)的獎金支票。對比下羽毛球,截止去年2月,最能掙獎金的李宗偉職業生涯總數不過147萬美元——打了16年的比賽,不及德約14天澳網掙得多。中國金花張帥2016年在墨爾本一路爆冷打進8強,能拿到超過28萬美元的獎金。而2015年獎金最高的羽毛球女選手馬琳,只有不到23萬美元。中國選手諶龍是2015年羽毛球獎金榜頭名,他將近30萬的收入也只是剛剛超過張帥在去年澳網的收穫。

另外,即便是在中國本土舉辦的中國公開賽,最近幾年前來關注的媒體也寥寥無幾,羽毛球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冬天。
2015年中國公開賽報名記者人數200多人,相比起去年整整少了100人。而大多數都是福州當地的媒體,很大一部分人都並非羽毛球專項記者,儘管報名人數多,但親臨現場採訪的卻寥寥無幾。而省級媒體只有11家,境外媒體4家。對於記者來說,出國採訪是很多人都希望爭取的機會。但從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在國外舉行的大型羽毛球比賽中國記者卻越來越少,2014年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世錦賽前來採訪的中國媒體只有四家,只要人在現場,不用再去競爭,都是滿滿的獨家等待著你。

羽毛球與職業運動的差距在哪裡?世界羽聯多年來一直希望普及羽毛球在世界第一體育強國美國的開展率,卻收效甚微。美國無疑是職業體育運作最先進的國家。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美國職業籃球協會NBA、美國職業棒球聯盟MLB和冰上曲棍球聯盟NHL通常被稱為“四巨頭”,並且為全世界所有運動中最為富有的職業團隊競賽。在2014年,四大聯盟以260億美元的收入占到了全部職業體育369億美元收入的71%。

NFL是全世界最賺錢的體育聯盟,2016年的收入大約為130億美元。第二為MLB,2016年的收入達到95億美元。中國球迷熟悉的NBA,在2016年的收入為48億美元。 NHL的年收入也有37億美元。而根據2015年世界羽聯公佈的官方數據中,該協會當年的收入達到了1690萬美元,這其中大部分的資金源於商業贊助。在同年,世界羽聯的總支出為1689.1萬美元,(實現了9000美元的盈利)這顯然跟四大聯盟的量級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以目前職業程度最高的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為例,那麼NFL的收入來源包括轉播版權、贊助收入、門票和特許經營產品等。轉播收入是NFL收入來源中最大的一部分,占到了聯盟總收入的一半以上。根據NFL與CBS、NBC、Fox、Espn等公司的合同,NFL一年的轉播收入就達到了近70億美元。這個合同總額不僅在體育界難以超越,在整個美國娛樂業也無出其右。根據美國IEG公司的數據顯示,NFL在2015年的讚助收入達到了12億美元,在世界上所有體育賽事中名列榜首。

而在門票方面,儘管NFL球市火爆,每場比賽能夠吸引到大約7萬名現場觀眾,但是門票收入並不是聯盟的主要收入來源。據估計NFL在2014年的門票銷售約為10億美元。在特許經營產品方面,即包括與賽場關聯度很高的產品如運動服飾、設備器材等,也有和賽場關聯度很低的產品,如食品、日常用品和服務產品等。除此之外,NFL也能從與美國遊戲公司EA合作的Madden NFL系列遊戲中獲得不菲的收入。
羽毛球從職業體育中應該學到什麼NFL作為四大聯盟的代表,指出了美國職業體育的成功路徑。第一是商業化。職業體育不僅是競技運動,更是一場生意和一個產業。商業聯盟的核心資源是比賽和球員,通過商業運作的手段增加核心資源的經濟性和娛樂性,不僅能夠推動整個聯盟的傳播和推廣,也為聯盟提供了消費和盈利的出口。

就目前而言,羽毛球的賽事獎金與主流項目相比,差距極為懸殊。另外,世界羽聯在對球星的包裝方面表現不盡如人意。除了李宗偉和林丹,很難找到其他兼具人氣和運動項目代表性的巨星級選手。而像網球等項目,通過一個莎拉波娃就能為WTA帶來巨額轉播收入和讚助費,從而促進更多人加入網球項目之中。

第二是市場化。一個發展成熟的商業聯盟必定是以完全的市場機制來運行的。從球員的合同、媒體版權、商業贊助到衍生品的生產和銷售,都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市場化的決策保證了聯盟的商業運行的效率。
目前,中國、韓國、馬來西亞等羽毛球大國都是舉國體制所主導。像中國隊的商業贊助、球員合同都把持在國家隊手中,球員無法像職業選手那樣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據日本前羽毛球選手池田信太郎透露,李龍大、金沙朗、金基正等選手去年奧運會退出國家隊一部分原因就是對收入分配的不滿。退出國家隊後,李龍大加盟YONEX俱樂部,並可以自由地參加各國聯賽,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利益。

第三是全球化。儘管經濟發達的北美市場已經足夠大,但是不斷擴長是由商業聯盟逐利的本性所決定。新的市場帶來新的可能性和機遇,在一些體育產業相對沒那麼發達的地區輸出自己的比賽有時候會比擠破頭搶占本土市場更有價值。據媒體報導,NFL有望在2018年登陸中國。然而,羽毛球運動要逆向輸入到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卻困難重重。由於這些國家的職業體育已經高度發達,毫無競爭優勢的羽毛球運動只能作為大多數人後院的休閒運動。

第四是延長的產業鏈。一項頂級的體育賽事所具備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賽場上,也可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國職業體育就做到了這一點,通過各類衍生品的生產銷售,延長職業體育的產業鏈,把賽事的商業價值發揮到最大化。羽毛球運動在產業鏈的延長方面還處於初級階段,記者在日本公開賽現場觀察到YONEX每年會推出球衣、球帽等紀念性商品。但是比賽結束後,羽毛球裝備之外的周邊產品如何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就成為一大難題。
美國的職業體育產業經過了長時間的積累,才有了今天的規模和成績。而對於相比之下還在牙牙學語的羽毛球項目來說,金錢可能並不是一切的衡量標準。建立一個穩定、科學和市場化的職業體育機制,比短期內的盈利更為重要。

去年9月30日,中國萬達集團與世界羽聯共同宣布萬達已獲得從2017年到2025年世界羽聯主辦的所有國際比賽的全部商務開發權。萬達還獲得世界羽聯電視製作業務,包括為重要賽事提供主轉播、製作節目、為其它轉播機構服務等。比起換湯不換藥的改變比賽級別,提升羽毛球比賽的版權收入、比賽觀看人數、電視轉播的收視率、比賽獎金和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率將是萬達和世界羽聯急需展開的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