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蔡贇:拼搏精神和勝負毫無關係 都被聖鬥士誤導了

蔡贇


蔡贇:拼搏精神和勝負毫無關係 都被聖鬥士誤導了要說我們小時候被什麼事情嚴重誤導過的話,首推日本漫畫《聖鬥士星矢》。

這個神劇首先讓我堅信自己體內確實有小宇宙存在,轉化為現實形態之後就是所謂的拼搏精神吧,進而使我認為有拼搏精神就一定能贏球。
幸運的是在漫長的球員生涯中,我也好像是靠這種小宇宙的爆發贏過不少球,不幸的是贏的這些球似乎能成為進一步印證以上邏輯的證據。
這真是太可笑了,如果這種理論都能成立的話,那輸球的人豈非個個都沒盡力,因為他們也有小宇宙,所以要么他們的小宇宙是假的,要么他們都沒有拼搏精神(當然也可能他們的聖衣不好用吧)。
其實拼搏精神和勝負毫無關係。最近我看到有些評論說李炫一簡直是機器,他沒有任何情緒,得分丟分對他沒有任何影響,他只專注於技戰術的發揮,好像結果和他沒有關係一樣。

對此我表示贊同,並且我要說,李炫一這種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的狀態,正是廣大球員苦求之而不得的境界。
如果拼搏精神的體現是為了壓住對方的氣勢,或者影響對手心理狀態的話,只要站在李炫一的對面,就成了多餘的對牛彈琴。其實亨德拉也差不多是這種類型,遇到他們,還是不要浪費太多自嗨的表情為好。
後來我們發明了新的邏輯——打得好就能贏。說打得好就不挨罵更準確些,因為很少教練在我贏球的時候說我打得不好,所以我認為贏了就肯定是打得好。
青少年時期的我們總是具有超強的自圓其說能力,可實際上凡是比賽,必然是輸球的人打得好。因為理論上說,我們是一定看不到贏球的人水有多深的,輸球的人基本上都會用完全部彈藥,而贏家還有餘糧,你怎麼知道再打下去他行不行呢?
由此可見,輸球的人必是全力以赴死而後已的了,所以他們的拼搏精神也一定體現得更充分一些才對。
這樣的發明隨處可見,比如說很多人都認為“大館殺球如放屁,比不了在小館打球個個都是人間大砲”,所以都怕打大館。
其實人在任何地方殺球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大館空間開闊,所以相對聲音比較小,於是人就認為是自己殺球變輕了而已。
這種事對後場大砲們的情緒傷害比較大,至於我就沒什麼,反正我到哪都殺不重。

談到殺球,又有妙趣之言,評論說不理解為什麼亨德拉殺球很輕卻很難接。
我們可以分析這句話的前提:1。瘦的人都沒力;2。沒力的人殺球不重;3。不重的殺球不難接;4。亨德拉骨瘦如柴;5。他沒力;6。他殺球不可能重;7。他殺球一定好接。
仔細想想,以上除了第二條比較可靠之外,其他都不是必然邏輯,亨德拉是很瘦,但瘦就一定沒力嗎?他殺球真的不重?不重的殺球真的好接嗎?
當然,我知道對於大多數愛好者來說,重是難接的第一標準,很多時候也幾乎是唯一標準。
但對於高手來說就不是這樣了,我們的目的不在於殺球重,換來一聲“好大板”的讚嘆,而在於用各種方法打出難接的球換來得分。重只是難接的其中一種辦法而已,所以亨德拉殺球的輕重不應該成為衡量是否難接的標準。
上週的比賽,盧敬堯同學有進步,開始走路打球了,臨殺不急,拿到機會的時候張弛有度,不再是過去那種急先鋒索超的風格了。

喬丹打得不好,太油了,年輕人的價值首先在於銳利,我喜歡去年全英賽的那個喬丹,簡潔明快凶狠剛勁,進攻利落中又時有隨心妙手。相比起來,昨天的他太囉嗦了。
園田和嘉村開始表現出頂尖球員的穩定,這種穩定來自於日本人善於學習和執行的國民性,他們通過請進來的辦法充分汲取羽球強國的先進意識,並且一絲不苟地將這種意識執行到實戰之中。
這是非常難做到的,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隨時都會教唆我們,將別人的信息拒之門外,所以這種高水平的穩定和拼搏精神毫無關係,甚至可以說,具有這種穩定性的人,才輪得到體現所謂的拼搏精神。

必須指出的是,朴柱奉和日本隊的幸福生活,在他們“結婚”之前是無法完全預見的,所以他們的第一份合約買到的並不是現在的結果,而是現在的結果的可能性。
而日本隊也必將經歷低谷,這有可能是盛極必衰的自然現象,也有可能出於對手們你追我趕的食物鏈法則,卻不說明朴柱奉的錢白給了。因為朴柱奉現在證明比較適合這些日本人,也許他就不適合那些日本人,但他高水平教練的屬性並不受結果影響,結果影響的只是評論對他的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