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比賽不吸引人,1分制也惹人嫌。
回顧羽球計分制改革史,林丹是21分制最大獲益者?
我們知道,現在的國際羽毛球比賽是21分制,三局兩勝決勝負。最近,世界羽聯正式在一些低級別賽事中實行了11分制,的確大大縮短了比賽時間。其實羽毛球比賽計分經歷過很多變化,現在實行的11分製到底是利是弊呢?
一、15分制改為7分制羽毛球比賽項目於1992年首次進入奧運會項目開始,比賽計分制度為每局分為15分的發球得分制(意思是只有發球方在贏得這一球的勝利後方可得分),賽制是3局2勝。這就導致比賽一般長達近兩個小時,團體賽5盤3勝更是讓人近乎精神崩潰的超過5小時。不管是觀眾、媒體還是讚助商都有點疲憊和困乏,對於運動員本身體能消耗更是非常大的考驗。
薩馬蘭奇
已故的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經兩次於蘇迪曼杯、世錦賽大賽準備親臨頒獎,因為比賽時間太長,因此都在未打完而中途退場。之後他曾對世界羽聯放下一句狠話:羽毛球必須縮短比賽時間。
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2001年6月1日開始實行新的計分制:世界羽聯將羽毛球計分從15分縮短為7分,仍採用換發球權制,並從三局兩勝增加到五局三勝。
二、恢復15分制由於改制後爭議聲極大,世界羽聯隨後通過調查發現,7分制並未提升比賽精彩程度。因此在2002年5月18日,世界羽聯宣布取消7分制,恢復原有的15分制的換發球權制。
2003年,世界羽聯考慮到男女運動員的體能的差異,認為不應對男女運動員設有相同的計分數。於是,除了男單和男雙兩個單項仍施行15分的換發球權制之外,女單、女雙以及混雙三個單項實行11分換發球權制。但隨後這一決定又遭到英格蘭等羽球協會的反對。
最終世界羽聯在權衡各方利弊後,決定除了女單項目外,其餘項目仍實施15分制,世界羽聯的改革在兩年後又回到了起點。
三、21分制取代15分制2005年,世界羽聯經過長時間的反复考慮後推出了21分每球得分制,並於2006年2月1日正式實施。
除了計分數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得分規定的改革。 21分制取消了羽毛球長期以來保有的發球權制,採用每球得分制。
每球得分制意思就是從第一球發球開始,勝利的一方得到下一球的發球權,每一球不論哪一方發球,得分均為有效得分,直至淨胜2分首先拿到21分為勝出一方。若雙方得分一直2分之內,誰先拿到第30分則為勝出一方。
積分規則改變後的羽毛球運動,不僅觀賞性得到極大的提升,而且還大大地縮短了比賽時間,促進了電視直播、轉播和增強了現場觀眾的趣味性,有利於羽毛球進一步傳播和發展。
四、實行11分制是利是弊?雖然21分制暴露出了單場比賽時間過長、大賽首輪經常拖至半夜、也不利用電視轉播等等問題。但在今年的中華台北黃金賽上,羽聯試行了11分制。愛羽客小編髮現比賽時常大多集中在15分鐘至50分鐘左右,也有長達1個多小時的比賽,縮短比賽時間效果並不是很明顯。
此前,港媒曾評炮轟該事件。羽毛球運動似乎從來沒有一定之規,15分制、11分制、7分制、21分制變換個沒完,並且還要繼續變下去。不消停的計分改變,只會讓這項運動越來越不嚴肅,朝令夕改的做法加劇了羽毛球的輕薄感和邊緣化。
世界羽聯主席拉爾森
林丹是21分制的最大獲益者,他此前一直被印尼的陶菲克壓制,直至2005年底世界杯試驗21分制,超級丹贏得職業生涯第一個男單世界冠軍頭銜。 2006年羽聯正式實施21分制,林丹同年世錦賽登頂開啟王朝,與之對應,陶菲克再未獲得世界冠軍。
21分制每球得分,有利於超級丹直接而極具侵略性的打法,相反,失去了換發球製蔭護,陶菲克不像以往那麼敢“表演”了(在換發球規則下,他發球時往往天馬行空的表現,即便失誤也不丟分)。印尼元老蘇吉亞托曾哀嘆,21分制扼殺了藝術型球員,給體能型球手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那麼,羽聯的好意為何被吐槽?因為羽聯致命錯誤是把心思都花在計分制之類的皮毛問題,真正生死攸關的包裝賽事、打造球星、提高比賽觀賞性、招攬贊助商投資等環節卻沒有作為。放眼當今羽壇,真正能吊球迷胃口的賽事,只剩下林李大戰,這才是羽毛球的最大悲哀。通常30-60分鐘的羽毛球比賽,新規則下只進行20分鐘左右,如果路上就要耗費幾個小時車程,誰還會為這20分鐘買單?
羽聯的確是不自信,他們不得不將比賽壓縮,製作成快餐,以免令觀眾厭煩,生怕比賽拖長,耽誤了別人的寶貴時間。小德、納達爾一場網球鏖戰6小時,球迷稱之為驚心動魄的史詩對抗,而羽毛球最多1小時,卻還是不招人待見。羽聯直到現在還沒搞明白,如果比賽不吸引人,1分制也是惹人嫌的。
(原文有刪改,部分內容來自大公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