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龍作為傳統優勢項目頭號選手,關注度為何這麼低?
孫楊粉絲3000多萬,諶龍僅14萬,奧運冠軍為何差別這麼大?
里約奧運會落幕已經兩個多月,有關奧運明星的話題依舊在輿論中熱度不減,不過,受追捧的只是少數。運動員、運動隊的奧運成績及營銷思維,所在項目的社會關注度,決定了後奧運時代體育明星營銷形成了冰與火的兩重天。
競技體育還是得以成績論英雄在里約奧運會之後,孫楊頻繁亮相於各種商業和社會活動,“吸睛力”巨大,據體育經紀業內人士分析,孫楊現在的“吸金力”也非常可觀。 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後,因屢屢爆出負面新聞或爭議性事件,原本被視為接替劉翔成為中國又一位超級體育明星的孫楊,商業價值大打折扣,但里約奧運會極大地改變了孫楊的形象。
作為中國游泳隊在里約奧運會唯一的金牌獲得者,孫楊首先以奧運成績捍衛了他在世界泳壇的地位,加上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賽結束後真情流露,淚灑混合採訪區,以及勇敢地向澳大利亞選手霍頓的無禮挑釁行為予以“還擊”,都讓孫楊的形象增色不少。
相比之下,里約奧運會之前,在人氣和受關注度方面足以與孫楊抗衡,甚至可能超過孫楊的中國游泳隊“國民老公”寧澤濤,卻因為在奧運會上的不佳表現,商業價值已經大大縮水。而在去年,寧澤濤奪得游泳世錦賽冠軍之後,憑藉一鳴驚人的成績和帥氣的外形,曾有專業人士預測,寧澤濤未來的總商業價值高達30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又一位體壇超級巨星。但這個假設有一個前提,就是寧澤濤必須在今年的里約奧運會上有上佳表現。
寧澤濤在里約奧運會的成績與外界的期待相去甚遠,作為一名運動員,失去了運動成績這一最重要的成名依據,即便“小鮮肉”的外形依舊,仍無法避免被商家、媒體打入“冷宮”的命運。在業內人士看來,寧澤濤仍有重振形象的希望,畢竟他在近一年多的時間裡一直都是中國體育界唯一有能力和孫楊PK的運動員,外界對他的“印象分”還是很高的。但寧澤濤重振形象的關鍵,取決於他的競技狀態回升和不知何時還能再次取得的世界大賽佳績。
傅園慧性情動人,國乒隊胖得可愛當張繼科幾天前自詡顏值可排進中國體育界前三的時候,也許有網友會當真,但更多的人應該只是把這當作是中國乒乓球隊在里約奧運會後的一個新段子。
里約奧運會,讓中國運動員多了另一種成名方式,傅園慧的“表情包”,以及中國乒乓球隊突然有了“國胖隊”的雅號。傅園慧應該是中國奧運歷史上少有的最著名的銅牌得主,因為賽后一段展露率性真情的採訪,傅園慧一夜間成了“網紅”。在中國體育代表團里約奧運會的總結大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劉鵬點名表揚的就有傅園慧,而很多奧運金牌選手都不在其列。
國乒隊在網絡上以另一種方式走紅,也與傅園慧的成名有相似之處。作為中國軍團最強大的一支隊伍,國乒隊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連續三屆奧運會包攬乒乓球項目所有金牌以及能拿到的所有銀牌,使乒乓球成了名副其實的國球。但在以往,國乒隊優異的大賽成績之外,隊伍形象總是過於正統,這實際上並不利於國乒隊進行更好的宣傳和推廣。
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樑就曾多次表示,希望用更符合年輕人視角、審美的方式去推廣國球,但找到這樣切入點卻不容易。直到本屆奧運會,一位中國台灣的球迷在網上一句不經意的留言,“中國隊後面那個胖子官員”,卻成了在整個輿論引爆國乒隊的導火索。劉國樑不僅對這樣一句看似有些失禮的評論沒有絲毫介意,反倒主動自嘲,索性自稱“那個胖子”。隨後,輿論不斷推波助瀾,產生了一系列從國乒隊到國胖隊、從驕人戰績到師徒情、兄弟情的諸多炒作熱點。主動迎合輿論的熱點,借勢推廣國乒隊和乒乓球運動,中國乒乓球隊的這一做法,受到體育營銷界的高度評價。
直到近日,賽場外的國乒隊依然是輿論熱點,比如劉國樑在微博上主動推送的一組高溫瑜伽的照片,以及張繼科自稱可排進體育界顏值前三。如今的國乒隊,不僅賽場上帶給國人榮耀與激情,賽場下,還帶給國人歡樂和談資,試想,中國還有幾個運動項目能有這種功能?
奧運會後總有很多黯淡的奧運冠軍里約奧運會之後,能夠持續不斷博得商家、輿論關注的奧運冠軍和體育明星並不多,除了孫楊、傅園慧、中國乒乓球隊、中國女排等之外,大多數奧運冠軍的生活很快就歸於平靜。
作為競技體育,成績固然是功成名就的第一要素,但並不是所有奧運冠軍都能在賽內賽外名利雙收。在里約奧運會上,中國軍團的主要奪金項目,如跳水、舉重,輿論關注度往往僅存於奧運會期間。甚至包括此次中國羽毛球隊新晉的男單冠軍諶龍,其微博粉絲數至今只有14萬,相比起孫楊3000多萬、張繼科700多萬和傅園慧700多萬的粉絲數,實在很難相信這是中國一個傳統優勢項目的頭號選手在社交平台上的受關注度。
主動營銷自己,對於中國很多運動項目來說,還停留在初級階段。能夠像中國乒乓球隊這樣,借一句球迷的話就形成輿論宣傳攻勢的項目,在中國還屈指可數。
實際上,羽毛球、跆拳道、田徑、自行車等項目,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奧運冠軍們完全可以發揮更大的社會推廣價值。但在這一塊,從協會、運動隊到教練員、運動員,都還缺少主動營銷的意識。這一點,在國內體育營銷業內看來,一直都是個困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