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瀾的接殺技巧
在眾多的羽毛球防守技術中,接殺技術是最至關重要。無論是單打還是雙打,沒有過硬的接殺本領,要想在比賽中取勝就成為天方夜譚了。
在NBA的激烈對抗比賽中,有句名言:出色的防守就等於成功的進攻。這同樣適合羽毛球的比賽。眾所周知,殺球是在羽毛球比賽中的重要得分或奪回主動權的進攻手段。特別是跳殺的雷霆萬鈞之力,是羽毛球的魅力所在。
而如何對付巨大殺傷力的殺球,更是優秀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們常常冥思苦想的課題。遠在上個世紀80年代,韓建的接殺防守技術讓全球羽毛球界矚目。他與印尼林水鏡的經典之戰更是讓人們回味無窮。他一連接住了林水鏡的幾十個殺球,最後成功的擊敗了天皇巨星。在北京蘇迪曼杯決賽中,張軍在混雙比賽過程採用“反手正打技術”接住對方的多板大力扣殺,讓人們觀看後為之喝彩。
接殺的目的,是避免對方殺球直接得分。而在實際對抗中,更能使己方化險為夷。如果,我們自己也具有接殺球的本領,那將在比賽中更享受攻防的樂趣。接殺技術有許多,有共同之處,又有各自的特點。從技術和手法區分,大體可分為三種。
一、發力型接殺正反手揮拍發力,將殺球抽擊或彈擊回對方的後場。這種技術,張軍和高凌在蘇迪曼杯的決賽中採用很多。其特點是:對方殺得越重,反擊回去的球速就越快,而且回球的落點主要在對方的後場區。這種接殺技術,也分為正反手的上手接殺和下手接殺。如果殺球在自己的腰部之上,一般使用上手擊球方式,將對方的殺球近似於平抽那樣將球場反擊回去。如果對方的殺球在自己的腰部之下,使用下手上挑的擊球方式,將殺球彈頂回對方的後場區。如果能運用上“反手正打”的擊球技術,將反應更快和接殺行動更迅速。而這種接殺的不足之處,是盡給對方回高球,沒有扭轉被動挨打的局面。其防守的區域,是近身的範圍內。
二、擋擊型接殺正反手不發力,利用對方殺球的力度,通過控制自己的拍面,將來球擋回對方的場內,當然最好是擋回到對方的空檔區。
這種接殺技術的代表之作,就是林丹、鮑春來、夏宣澤等,以及陶菲克和蓋德的接殺方式。
它具有轉守為攻的特點,較第一種接殺技術更佳。但如果對手是殺上網的打法,就需更要講究回球的曲線和落點了。這種接殺方式可以防守很大的區域。經典的代表之作是林丹的飛身魚躍救球(接殺)。
三、化解型接殺這是最巧妙的接殺技術,它使用卸力控球技術,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它對付殺球不是發力去打,也不是去擋擊,而是使用手腕動作,在球拍接觸球的一剎那,將球拍向左、或向右、或者向後側動(抖動),用以緩衝和化解殺球的力度,並將球彈回到對方的網前,最好是兩個死角區,而且是貼網而過,並過網就下墜。
這樣,對方沒有第二次連續的進攻機會。注意:手腕的動作是為了增加拍面的觸球時間,減小彈性碰撞力度,緩衝球勢,但不能延長到似持球那樣長,不然就違例了。這種接殺技術,也是防守近身範圍內的殺球。
無論哪種接殺技術,都講究反應快,判斷好,動作迅速,以及拍面控制好,力度控制好。還有就是身體的重心要低,站位要適當。
● 羽道客這大概是十多年前的老帖了,網轉的比較多,似乎也收入了羽暢的《心得集錦》。人在旅途,wifi難續,舟車苦品,也不細謝了。
最近,被愛恨交織,被吐槽不止的防守型選手諶龍和孫瑜,奪得全英和瑞士公開賽冠軍;諶龍連續世界排名第一,孫瑜成為國羽女單難得亮色。
堅持自己的打法,還是多增加些進攻,或許也還困惑著諶龍和孫瑜。
諶龍的無理由無規律輸球,孫瑜的先贏後輸甚至塌方式速敗(如全英半決賽),羽道客一直覺得:他們不是不想進攻,而是太想進攻。不能迅速得分的進攻,加上自我放棄的牢固防守,才是失敗之主要根源。
接殺,是防守的直接技術手段,但不是防守的全部。
諶龍贏得了李宗偉卻負于李昱,孫瑜防住過馬林卻速敗於內唯爾,說明防守型選手需了解透析對手的程度,比進攻型選手更高。防守者,要心中有數,包括對手的頑強程度、習慣球路、進攻套路,以及本場變化等。只有堅持自己打法,信心在胸,預案在心,才能有效接殺,才能力挽狂瀾!
如果,我們自己也具有接殺球的本領,那將在比賽中更享受攻防的樂趣。
初學者,能靜心不燥地周旋幾個小球,頂幾個“大板”,離中級也就不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