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其疾如風 侵略如火 ——小議李宗偉亞錦賽表現出的技術特點

其疾如風 侵略如火 ——小議李宗偉亞錦賽表現出的技術特點
亞錦賽已經結束了兩週了,筆者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好好複習一下李宗偉連克林丹、諶龍奪冠的兩場比賽了。
李宗偉在獲得了2016馬來西亞公開賽的冠軍之後,閉關訓練減少了參賽,缺席新加坡賽和中國大師賽,全力備戰亞錦賽。從他這次比賽的表現來看,系統訓練的成效相當不錯,李宗偉這次比賽的發揮上佳,相信亞錦賽冠軍對他備戰奧運的信心會有很大的提振。



早些年媒體津津樂道的林陶大戰,隨著陶菲克的退役和李宗偉的崛起早已變成的林李大戰。陶菲克是網前球為後場進攻服務的控網搶攻;李宗偉則是後場進攻為網前抓球服務的下壓進攻。
這次亞錦賽李宗偉的表現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加強了對網前的控制和注意力,表現在網前手感愈發出眾,以前可沒這麼多滾網球。 (按理說中國隊當年為了抵抗陶菲克的出色手感發明了“擋遠網”技術,對手應該很難搓出滾網球了。)高質量的網前組織之後連接的就是快速的撲網或是中半場下 壓。不過這次比賽李宗偉在高質量網前逼迫對手起中半場高球之後的選擇出現了變化,以往連接的都是全力殺直線殺上網,利用自身速度打垮對手,這次變成了起跳 後殺改吊,輕吊對角網前。






在網前球上的爭奪表現在回放使用次數增多,希望用自己良好的手感搓放比對手更高質量的小球,逼迫對手出錯。隨著李宗偉年齡的增長,加強了連貫和假動作的欺騙性,中半場平抽擋的使用也增加了,而自身“成名絕技”正手不轉身殺斜線的運用更是爐火純青。






全是滾網球。 。 。 。



李宗偉不轉身殺斜線慢鏡頭

他和林丹最近發球偷後場的比例都明顯上升。這點也可以看出雙方超人一籌的實力,同樣是接發球被偷後場,李宗偉和中國小隊員的結果完全不同。






雖然大部分時間,筆者對龔偉傑的點評解說持保留態度,但偶爾他還是有些真知灼見 的。 “打球一定不能猶豫”,這句話說著簡單,但是到了李宗偉這等境界,他又何嘗不知道呢。李宗偉在以往遇到林丹時,包括近年遇到諶龍時,經常會出現戰術執行力 不夠,出手猶豫不決的情況,眼裡滿是迷茫。但這次比賽,李宗偉在半決賽對戰林丹第一局力挽狂瀾22:20拿下之後,我在他眼睛裡看到的,只有自信。
在自身信心提升之後,李宗偉的球路可謂瀟灑自如,下面就以林李大戰的半決賽第三局開局的幾分為例,簡單分析一下,這全是套路的幾分。




發球後的套路組合,正手蹬轉殺球。



偷後場套路組合。


放網後更加堅決地守網前​​,給之前多次放出滾網球的林丹以壓力。




控制林丹反手區,成名絕技不轉身殺斜線。


殺林丹反手區迫使其轉身,假動作推挑林丹反手迫使其再次轉身失去身體重心,守網前扑球。


注意力集中於網前抓過渡球。


李宗偉回放滾網 扑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