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贇:當解說比打球更花心思 大部分時間做公眾號
在崑山體育中心遇到前國手蔡贇,他依舊穿著國羽的外套,掛的卻是媒體證件。今年的湯杯,蔡贇的身份是解說嘉賓。日前,北京晨報記者在媒體工作間完成了對他的專訪,話題是奧運冠軍的新身份。
解說:“首次嘗試,想做到最好”
比賽第一天,由於證件不能通行競賽區,本想去球隊看台找隊友的蔡贇只好待在媒體看台,相熟的記者問他:“不習慣了吧?”他笑笑說:“還好啦!”與北京晨報記者聊起新身份,蔡贇坦言:“挺懷念以前跟大家打球的日子,前幾天還一起活動了會兒,挺開心的。”
還 沒正式告別運動員身份,蔡贇已經開始摸索怎麼當好解說。 “肯定不會像運動員打比賽那樣,但緊張還是有,因為是第一次嘗試,也想要做到最好。”打球的時候,每天與技戰術打交道,而坐上解說嘉賓席,蔡贇謙虛地表示 還沒有達到信手拈來的程度。 “畢竟不是我的本行。洪剛老師是專業的,在他的帶領下,我才能把更多的專業知識告訴普通球迷。”蔡贇是技戰術方面的行家,但為了當好解說,他還是要做好功 課。 “對很多隊友都比較熟悉,包括國外的選手,要回憶一下他們的特點。除非特別冷門的選手,我可能會不太熟悉,需要去查一些資料。”他說,雖然這一次是與龔偉 傑分開解說單雙打,但他反而比當運動員更花心思。 “學習的腳步還是不能停下,雖然走下了賽場,還是離不開羽毛球。”
主編:“絕對不是搶記者的飯碗”
蔡贇的個人公眾號“和蔡贇聊羽毛球”於今年1月1日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有了2萬多粉絲。 “怎麼能給喜歡羽毛球的人帶來一些幫助呢?我覺得公眾號就是個很好的平台。”蔡贇說,分享是自己開設公眾號的初衷。 “足球和籃球已經做得很好了,羽毛球這方面相對少,我也看過一些片段式的內容,都不是很專業。而我希望傳遞給大家的是更加專業的、蔡贇獨一無二的內容。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當記者,蔡贇來寫羽毛球,輕而易舉能搶走記者們的“飯碗”。聽到這樣的說法,他連連擺手,笑言“絕對沒有”。
春節過後,蔡贇在公眾號發了“英雄帖”招募編輯,4月初開始公眾號已經做到每天推送,團體走上正軌。這樣說來,他也是主編蔡贇。 “公眾號不像微博,拍個照片就能上傳。這個涉及到內容,還有編輯、排版,怎麼找圖片、視頻,我的錄音怎麼剪切,比較有技術含量。”每天與團隊開“編前會”,確定內容形式、交流想法。蔡主編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現在每天花時間最多的就是做公眾號。 “我們的宗旨是,希望大家在這裡看到有蔡贇標籤的內容。”
推廣:“我想讓更多人喜歡羽毛球”
“和蔡贇聊羽毛球”開闢了專門的技術貼,與球迷分享傷病防治,傳授簡單的技戰術。 “很多粉絲經常留言,問我各種各樣關於技術、身體訓練等等平時打球遇到的問題。既然我的初衷就是把經驗分享給大家,所以這方面內容是公眾號很重要的一部分。”
國家隊的專業康復師齊健經常來“技術帖”客串,傳授膝蓋保護操,消除“打羽毛球毀膝蓋”的錯誤觀念;並教羽毛球愛好者如何在腳踝扭傷後儘快恢復。 “專業 的事讓專業的人來做。我的團隊每個人各司其職,做內容也是一樣,讓康復師來講一些防傷防病方面的知識,肯定比我講得更系統。”
蔡贇也就跑位問題寫過一篇科普文,圖文結合,把所有頂尖高手都無法給出標準答案的“我該往哪跑”解釋得通透,平時不打羽毛球的人也能看明白。還沒有決定是否擔任教 練,不過蔡贇已經通過公眾號平台開始傳道、授業、解惑。 “現在也在思考,怎麼能讓更多人喜歡上打羽毛球。對初學者來說,太過專業的內容可能會看不太懂,那 麼下面計劃基礎教學也會慢慢發展。”
論道:“想成功就要腦子不停地轉”
“和蔡贇聊羽毛球”還有一部分經常出現的內容——蔡贇的獨家評論,或者叫“蔡氏心靈雞湯”。湯尤杯第一天,他就形容比賽是話劇,而不是錯了可以重新拍的電視劇,以此來激勵年輕球員。這樣的蔡贇,用時下流行的詞來說,就是“老幹部”。
對此,他首先不覺得自己老,然後一本正經地說:“我只是作為中國羽毛球隊的一位老隊員,說說自己的體會。有時候我也會跟我們的年輕隊員說,想成為一名成功的球員,你的腦子一定要不停地去轉,因為我們不同於別的項目,像射箭,十環就是最好的,我們沒有。對手也在變,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去創新,去改變自己,才能不停地進步。”
寫給體能外教的公眾號文章《One More》,不僅是感謝,還讓他悟出了“One More考驗的不僅僅是力量,更是你的靈魂是否足夠強悍。”他承認,自己的“有感而發”是別人替代不了的。 “打球的時候,面對對手要展現一種爭勝的態度,而下來之後需要的是冷靜的 思考,去完善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