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李永波:消極比賽是重大失誤 我給林丹加了羽毛


李永波做客《我的奧運不是夢》


李永波:消極比賽是重大失誤 我給林丹加了羽毛

近日,中國羽毛球隊主帥李永波接受《我的奧運不是夢》的專訪,重溫了自己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遺憾以及後來弟子們努力實現奧運金牌夢的過程。

那次失敗,銘記終生

1992 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是羽毛球項目第一次進入奧運大家庭,也是李永波參加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奧運會,雖然最後獲得了銅牌但還是有些許遺憾。比賽的第一場李永 波就受傷了,並且傷勢比較嚴重,最後堅持著和田秉毅配合拿下了男雙的銅牌。李永波說:“遺憾雖然有,但我還是覺得在受傷的情況下,表現出了咱們中國年輕運 動員寶貴的拼搏精神,最後拼下來的這塊銅牌也還是挺不錯的。所以,總的來說,我對最後這個結果也還是挺滿意的。”

羽毛球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成為了表演項目,那一次,李永波和田秉毅拿了表演項目的冠軍,到了1992年,這是李永波即將退役的一年,此時,羽毛球卻正式成為了奧運比賽項目。

實 際上,1988年是李永波的職業生涯的巔峰,從年齡、競技狀態和比賽經驗來講,是一個最好的時候。李永波說:“當時其實是想撐到1992年,但是現在讓我 想,我覺得其實那會也算是很好的狀態,那會我才三十歲,田秉毅才二十九歲,現在很多羽毛球運動員都能打到三十四、五歲,但是那會運動員都會覺得到了三十歲 就是不得不要退役的狀態。所以,我現在覺得我那會退役退早了,哈哈。”

李永波的運動生涯並未獲得一枚真正的奧運金牌,但是他認為競技體育 中雖然競技精神是永恆的,但運動員的競技狀態是存在起伏的,所以競技成績也不是永恆的。就好像說到的足球,其實中國的羽毛球項目也有過低谷時期,當時的比 賽也是不堪入目,被對手打的落花流水。但是中國羽毛球隊有了追求,一步一步再重新地崛起,是慢慢達到今天的成績的,並不是一步登天的。所以其他項目的落 後,並不代表永遠的落後,只要去努力,終有一天也會體會到參加奧運不是夢想,奧運冠軍也不是夢想,關鍵要看努力的時間和付出努力的多少。

當 提及李永波會給自己的職業生涯打多少分的時候,他覺得永遠不會給自己打一百分,98分足矣。他是一個起步很晚的運動員,13歲才開始拿起羽毛球拍練羽毛 球,19歲就拿了全國冠軍。從這兩點,一個是起步晚,一個是獲得冠軍早,說明訓練還是非常刻苦的,比別人刻苦的多,努力的多,所以才敢給自己打這個分。李 永波從19歲拿全國冠軍,到24歲拿世界冠軍,直到退役,一共拿了6次世界冠軍。特別在團體賽當中,在關鍵的時刻能夠拿分,比如對印度尼西亞團體賽2-2 平的情況下,他和田秉毅雙上場贏下了關鍵1分;比如1993年,他的前十字韌帶斷了,卻沒有做手術,堅持訓練和比賽,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所以自己的職業 生涯稱得上是98分。

第一次執教,有點後怕

李永波當 上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後,給自己定了個“百位世界冠軍”的目標。他說:“當時也是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其實我到現在也沒有真正去好好去回憶、去判斷、 去分析,當時為什麼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可能那個時候中國羽毛球隊的歷史使命就剛好落到了我的身 上。”1993年退役之後,李永波臨危受命,從王文教、陳福壽手中接管了正處於低潮的中國羽毛球隊帥印,擔任了副總教練。當時30歲出頭的他覺得自己也年 輕,好像天不怕地不怕,沒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毫不猶豫地就接受了這樣一個挑戰。

回憶到自己接掌中國羽毛球帥印的時候,李永波現在回 想起來有點後怕,因為真的是非常難的一件事。近23年,三個字概括就是,“不容易”。李永波說:“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個是我們國家的培養,'舉國體制'是 非常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有很多很多優秀的運動員,還有就是全國羽毛球隊一條心,還包括媒體對羽毛球項目的關愛和支持,這些都很不 容易。”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永波經歷了中國羽毛球隊從​​輝煌到低谷,他當時心里挺不服氣,因為輝煌時期的中國羽毛球隊總是 站在最高領獎台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從第一到第二再到第三,甚至有時候站在旁邊看著別人去領獎。李永波說:“心裡不是個滋味,所以得有決心、有信心、 有能力,要把隊伍重新帶起來,所以才接受了那樣的挑戰。”

李永波從1993年執教以來,中國羽毛球隊由衰變強。但其中也經歷了1994年 廣島亞運會七個項目全部未進決賽。廣島亞運會時李永波帶隊不到一年,但李永波卻覺得中國羽毛球隊當時還是有機會去爭取金牌的,比如說當時的女單、女雙和女 團都是有一定衝擊能力的,雖然中國羽毛球隊確實還是屬於弱勢,但競技體育就是這樣,弱者並不代表一定輸,所謂的強者也不代表一定贏,所以隊員們當時也算是 滿懷信心,希望能夠創造點奇蹟的,但結果是拿了7塊銅牌,確實沒有達到國家隊之前所願,當時覺得哪怕能成功衝擊一塊金牌,對於中國羽毛球隊的成長也是很重 要的。李永波表示,儘管也知道自身的實力還不夠,但畢竟是亞運會,可能球迷和媒體就都覺得範圍小,理應拿冠軍,但其實羽毛球項目,亞洲也正代表了世界,所 以我們每一屆亞運會就跟奧運會一樣,甚至有時候比奧運會還難打。當時卻被媒體們說是“破銅​​爛鐵”,李永波也只能是委屈地接受。
李永波與主持人小孟

奧運夢想,步步驚心

在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葛菲、顧俊獲得了女雙金牌,並且她們長時間霸占了女雙的世界排名第一。看似輕鬆地獲得了奧運金牌,但是在李永波看來這枚金牌 卻也是拼回來的,他覺得在這個之前有一場更重要的比賽是1995年在瑞士的洛桑,中國羽毛球隊第一次獲得蘇迪曼杯團體冠軍。那個冠軍對葛菲、顧俊是至關重 要的,那個冠軍是一個集體,在世界羽毛球一個看不到冠軍面孔的隊伍當中,因為這個比賽,出現了十幾個世界冠軍,對於整個隊伍來說就好像一個強心劑,大家都 充滿了信心。所以在這種信心的支撐下,葛菲、顧俊才有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成績,如果在此之前沒有世界冠軍這樣的身份,李永波覺得葛菲、顧俊可能 也未必能夠突破成功。那屆奧運五個項目,中國羽毛球隊僅僅收穫了葛菲、顧俊的一塊金牌,但那是中國羽毛球史上的第一個奧運冠軍。

1996 年奧運會之後,到了2000悉尼奧運會,當時中國羽毛球隊獲得了四塊金牌,這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李永波說:“這就是體育的魅力。就像可能世界杯前做 分析的時候說,誰最強,說足球是巴西最強,但可能突然巴西連決賽都沒進,就是完全出乎意料。所以,我們當時獲得金牌後,其他國家隊都沒有嫉妒,都是前來祝 賀,一塊、兩塊、三塊,直到第四塊的時候,可能他們才靜下來想,怎麼中國會得了四塊金牌,才要真正開始研究我們了。”

到了2004年,中 國羽毛球隊不出李永波所料的獲得了三枚金牌。但是在李永波看來,2004年雅典的三塊也很不容易,包括2000年悉尼的四塊實際上也都是如履薄冰的,最後 贏的可能都是毫釐之差。雅典的三塊,特別是女單張寧和張海麗的那場,絕對可以稱得上驚心動魄。一直具備很強實力的中國女雙希望能夠在決賽會師,結果還是遇 到了很多很多的挑戰和困難。還有林丹,當時外界都說已經具備了拿奧運冠軍的水平,結果第一輪就被新加坡的羅納德給挑戰下來了。李永波說:“所以,隊伍在整 個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因為整體實力還是優於很多國家,所以最後還是獲得了比較正常的三塊金牌的數量。”

2000年的悉尼奧運 會和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是李永波教練生涯的頂峰,起碼在奧運夢想當中,有了一個成功的方面。談起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李永波認為有一塊金牌是必須 拿下的,那就是女雙。因為當時女雙還是比較強的,剩下的就是其他幾個項目去爭一爭,李永波覺得如果能夠奪得兩塊的話就不錯了,結果沒想到是四塊。

四 年之後的雅典奧運會,李永波就想能有三塊的話,也是能證明我們的訓練指導思想和管理模式的方向是對的,所以成功拿了三塊之後,才會變得比較自信。其實人不 會永遠不斷地提高,金牌的數量也不可能一直一塊塊的增長,那都是大家很美好的希望而已,是追求,是夢想,但不一定能夠實現。但是中國羽毛球隊從​​一塊到 四塊,從四塊再到三塊,基本上是穩定的,而且羽毛球總共五項,能拿多數的金牌,也是證明中國羽毛球隊的實力是強的。李永波說:“你要說做永遠的霸主,那幾 乎是不可能的,也違背了競技體育的規律,但是你要在這個項目上有你的立足之地,讓人既一提到羽毛球,就會說中國是很強的隊伍,這個其實是不容易的。”

當 被問及如果中國羽毛球隊此次奧運會包攬5個項目的金牌,李永波是否會覺得開心時,他認為從自身來講,毫無疑問是開心的。但是如果要作為一個羽毛球大使,或 者作為一個推廣羽毛球運動的人,當然就會覺得不開心,因為總是一方強勢,就會打擊其他參賽人的積極性,對於這個項目未來的發展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李永波 認為,很多事都要看人們所站的角度,如果作為一名一線執教的教練,當然就是要不顧一切地去爭奪最高榮譽,因為拼搏的過程中可以體現出奧林匹克運動精神,一 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種勇攀高峰的精神和不斷創新的精神,那都是積極的正能量。

到目前為止,李永波已經培養出了80 個世界冠軍,開始的時候他還沒覺得那麼難,越到後面越覺得難,現在有時候都懷疑可能到自己退休那天都還不夠一百個,現在距離李永波退休還有七年時間,也就 是說每一年要有三個新的世界冠軍誕生,還是非常不容易的。畢竟光是林丹一個人拿了19個世界冠軍,但他只能算一個人。當然這個對於李永波來說只是一個工作 的目標,只要努力了,真的沒完成也沒有遺憾。

如果李永波沒有完成100個世界冠軍的目標,他還是有可能會選擇退休,畢竟,做了那麼久的教 練,想做與不想做的想法越來越多,越來越矛盾,不像原來沒有什麼想法,就是要把這個教練做到底。現在因為壓力越來越大,年齡也越來越大,有的時候就會有點 力不從心。現在五個項目,可能其他教練把一個項目研究好就可以了,但他要把五個項目都看透,而且不管看透自己的五個項目,還要看透世界的五個項目。說到其 他國家,李永波腦海里馬上要顯現出哪個項目是中國羽毛球隊的對手,那個對手的打法、年齡等等,所以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在李永波執教的 23年裡,他回顧起自己壓力最大的一次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因為男雙的蔡贇、付海峰在最後決賽的時候贏了第一局,輸了後兩局,和冠軍擦肩而過,還有混 雙是半決賽最後的關鍵時刻輸了一分。這些都讓他很難忘記,如果真的是大比分輸,實力上就打不過人家,每個人定的目標不同,最後對待結果所感受的也不同。

走 過這23年的光陰,李永波感慨道:“體育有句名言,當你走向領獎台的那一刻,一切從零開始。升完國旗、奏完國歌,就要開始總結,之前是怎麼做的,後面怎麼 才能更好。除非有一天你真正離開賽場了,可能才有機會靜下來,否則目標永遠不會改變,要一刻不停去追求。2008年的時候,我覺得我的運動員確實留下了遺 憾,這個遺憾中我也有責任,說明我訓練可能抓的不夠細,我的指揮可能針對性不夠強。如果那會我們說,大家不容易了,我最好的成績才第三名,你們打進決賽拿 了銀牌了,已經很好了,那可能就沒有四年之後的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拿到的金牌。”

中國羽毛球隊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包攬下了全部 5枚金牌,李永波也曾經猶豫過還要不要繼續執教,很多朋友都和李永波說現在已經很完美了,可能再做下去等待你的就是更多的失敗了。但李永波思考後,覺得不 能這麼做,儘管大家都說激流勇退、見好就收,作為競技體育的人如果不敢面對失敗,那不見到風雨又怎麼見彩虹。他說:“除非是隊伍不需要你,如果需要你的存 在,那就一定要選擇繼續。可能老的運動員退役了,那新的運動員需要你怎麼辦,可能真到我退休的時候,我相對比倫敦奧運會時那麼好的成績,我可能會是失敗 的,但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了年輕運動員對你的需要,所以我後來覺得不行,我還要對年輕的運動員負責。”

消極比賽正面回答

在 倫敦奧運會上,頭號种子於洋、王曉理因消極比賽被取消比賽資格。李永波表示這個是事實存在,想逃避也是逃避不了的。他說:“可能遇到一個突發事件的時候會 考驗一個人的應變能力或者決策能力,當你年輕的時候、經歷少的時候,應變和決策就相對會弱,當年齡增長、閱歷增多,可能再面對複雜事情的時候,處理方式也 會更好。其實,我覺得我不需要解釋更多,因為我不想去說客觀的東西,比如說賽制問題、規則問題,但我做的不對的一點就是我沒有把比賽變得精彩,沒有讓中國 羽毛球的隊員們表現出最佳的狀態。”他認為自己再去解釋也毫無意義,只能承認那是自己執教人生中的重大失誤,也是一個經驗教訓,在未來的比賽當中,中國羽 毛球運動員不會再出現這樣的情況。

對於有人提出可以為了國家榮譽而“不擇手段”地奪取金牌,李永波表示這種方式是不可以的。訓練當中可能 會想盡辦法為運動員製造困難,為的是要鍛煉運動員,但是到了比賽場上必須去面對所有的挑戰和困難,不可以為了逃避“不擇手段”。如果通過“不擇手段”去拿 到的冠軍,那這個冠軍的含金量也變質了。如果是依靠自己的本事,最好的狀態去拿是毫無疑問,那才是精彩和光榮的。以後的比賽都要靠真本事,因為要在所有的 比賽當中都傳遞正能量,這就是奧林匹克精神。

當時倫敦奧運會女雙的假球風波讓李永波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能夠了解自己多一些,再對他 有一些正確的評價。之前年輕時候太衝動了一些,語言太直接了一點,令大家對他有些誤會,或者不太喜歡他的性格。不管那些抨擊和不喜歡能不能改變,李永波表 示自己都要感謝那些批評過他的人,他說:“他們讓我更加不知疲倦,讓我更加努力。當然也要感謝那些一直支持我的朋友和球迷們,你們也是我變得更好的動 力。”
 
與林丹,師生情

目前林丹依舊是中國羽毛球隊 的領軍人物,很多時候人們都在討論林丹而不是在討論中國羽毛球隊。李永波卻表示中國羽毛球隊成就了林丹,也成就了李永波。他說:“我和林丹不存在誰成就誰 的問題,因為中國羽毛球隊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團隊。如果只有李永波優秀或者林丹優秀,那麼我們兩個都不能有今天的成就,中國羽毛球隊也就不是今天的中國羽 毛球隊。”

談到林丹,李永波面部總會流露出自豪的神情,李永波說:“林丹是天才,完全的天才。我不敢說給他加了翅膀,他才能夠飛翔,但我 肯定給他加了羽毛,讓他比原本飛翔的高度飛的高了一點。我為有林丹這樣的隊員驕傲。”但是如果只有30歲或者40歲的李永波,可能會有些彆扭,會有些其他 的想法,覺得林丹太過於優秀。但是現在的李永波,完全可以說是心安理得的接受。當提到​​林丹的名字時候,會想到他是中國羽毛球隊的一員,也會記得他從事 的事業是羽毛球,這對中國羽毛球隊,和對整個羽毛球運動的發展,都是好事。
 
里約奧運,誰的最後一次?

最 近有很多關於里約奧運會是林丹的最後一次奧運會,也是李永波的最後一次奧運會的說法。李永波回想起1991年,自己和田秉義就在房間裡商量,1992年, 是兩個人的最後一次大型比賽。於是,兩人為了奧運金牌的目標而努力,但是最後失敗了。後來李永波分析,就是因為我們這樣的設定,導致了最後我們沒拿到金 牌,也導致了自己的受傷。所以說,里約奧運,誰也不要設定什麼,林丹和李永波都一樣,不要設定終點,一直勇往直前,才能夠創造奇蹟。

談到 此次里約的目標,李永波覺得現在羽毛球想取得好成績,越來越難。因為國際羽聯最近幾年為了平衡全球發展,還是做了很多事情,也讓很多成員國受益,所以各個 國家都湧現出了非常多的頂級運動員。所以相比較任何之前的一次奧運會,這次都可以說是最難得一次。對手越來越強,中國羽毛球隊目標也是越定越高,要知難而 上,具體多少塊金牌不設定,注重備戰過程,只要是最佳狀態參賽就完成任務了。

退役,倒計時?

做 了這麼多年的中國羽毛球隊的總教練,從中國羽​​毛球隊退下來之後,李永波想轉換一下身份,留在國內。這麼多年,一直是基層的教練和運動員,以及省市地方 給自己支持,李永​​波想回報他們,去給他們支持。自己可以去選小孩兒,教小孩兒,把好苗子培養成為出色的運動員,給國家隊提供更大的選材範圍。他說: “我希望能夠和孩子們在一起,跟他們聊聊,甚至一起生活訓練。”

但是對於競選國際羽聯主席,李永波說:“那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國家想不想讓你選,國際上面是否支持,很多因素。國際環境上,其實是喜歡經常贏球的人的,所以並沒有得罪誰,哈哈。但是最大的問題,是語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