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倫敦奧運到今年的里約奧運週期內,羽毛球運動受到了醜聞的嚴重影響。倫敦奧運假球風波、有人向丹麥維汀哈斯等人行賄打假球、李宗偉禁藥事件、桃田賢鬥賭博事件....
這一連串的醜聞,本來發展就不夠商業化的羽毛球運動,還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嗎?
倫敦奧運假球風波影響惡劣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中國組合於洋/王曉理、韓國組合鄭景銀/金荷娜、河貞恩/金旼貞和印尼組合波莉/喬哈里由於打假球,被取消了奧運比賽資格。
有人向球員行賄,桃田賭博被禁賽據報導,在2014年6月的日本公開賽中,有人接近2位丹麥球員倫森和維汀哈斯,向他們拍出了2500歐元,試圖 “搞定” 比賽。這一事件隨後被2人向賽委會舉報,而拿出這筆錢的正是一個馬來西亞人。
里約奧運,還有人敢打假球嗎?參加奧運的羽毛球運動員是從千萬名運動員中挑選出來的,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如果在體育賽場上,一門心思只想著摘金奪銀“光宗耀祖”,把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從而打假球,那這就失去了體育運動的意義,也是一種丟臉的行為。
在今年的里約奧運,為避免出現上屆奧運羽毛球項目的醜聞,世界羽聯特地制定了很多新的規則,例如小組賽結束後要重新抽籤,每支參賽隊伍在每個單項上最多報2名(對)選手等。
面對國際羽聯的嚴厲打擊,今年里約奧運,還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打假球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