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為何有人喜歡燒羽毛球拍?根源在這

為何有人喜歡燒羽毛球拍?根源在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堂有羽



有球友說:最近遇到一位糾結症患者的新手球友,宣稱自己打球一年了,玩弄過YONEX的TI10,NS9900,ARC10三支球拍,均覺得中桿很硬駕馭不了,打久了手臂疼,然後把這三支球拍都當二手甩賣了,甩完後繼續問銷售客服有沒更好的介紹,希望研究出有沒什麼其他YY球拍適合他。



其實我滿無語的,YONEX TI10,NS9900,ARC10三支球拍可以說在當今YONEX銷量排名榜名列前五的熱銷球拍,號稱大眾情人型的球拍,參數有頭重頭輕,也有桿長桿短,都被他入手了,可以說YY最具代表的球拍性能都已經體會過半了,但卻駕馭不了,要全部當二手拋棄了……然後還要繼續找一支適合他的YY拍,​​可以說心態上是陷入一個怪圈了。



其實我當年還沒大學畢業,對羽毛球最狂熱的時候,也是這樣與球拍之間相互玩弄過來的。還好當年有某些網站的積分換拍與一些前輩的贈拍活動,讓我就算是打得臭,遷怒球拍,也不花太高的成本,最巔峰的時期是不花一分錢,就有近三十把球拍,一到球場就打一局換一支拍,搞得對方很鬱悶。

但也是這種折騰的經歷讓我知道,球拍的同質化其實在當年就已經發展得很明顯了,隨便抽取三個不同型號的球拍,如果仍然未能找到自己稱手的話,那根據概率論,其實是你自身的原因居多了。

我觀察了一下身邊的喜歡換拍的新手,大多是心有餘,非常喜歡羽毛球,而力不足,發力環節有太多需提高的地方了,也許是心理還不夠強大,沒到能接受自己水平將長期處於初級階段的現實。而偏偏羽毛球就有易學難精的特點,所以歸因於球拍以尋求心理上的一種平衡,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吧。



除了心理特點,還有一些明顯的技術特點,比如,握拍方法比較蒼蠅拍化,這樣就只能勾腕發力,只能用到小臂那一塊腕屈肌,肌群少則力量小還容易累,這樣打球當然費力,換什麼拍都不管用,只有你改成正確的“菜刀式/握手式”握法,擊球前先學會步法調整,讓球在自己的左肩上方擊球最舒服的地方落下,側身引拍擊球,這樣就能把“蹬轉後身體旋轉的力”,“揚肩衝肘的力”,“小臂內外急劇旋轉的力”,還有“指腕推動拍面旋轉的力”,讓這四個旋轉力疊加到一起,在擊球一瞬暴發出來,也即做到全身大肌群都參與發力,達到這種程度,羽毛球才能算入門了。

此時,你就慢慢能體驗到羽毛球拍同質的那一面,打消對球拍性能的許多個人腦補,你也清楚什麼球一定要靠自己努力去打,而不是靠自己努力更換球拍去打,後者就算能打好的情況,也是低概率外加需配合一點心理安慰。



很多人知道自己沒錢,但大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沒見識。這句話是《冬吳相對論》裡面聽來的,因為錢是硬指標,而見識是軟指標,金錢容易被量化,見識則非常務虛,我想根源也就在這裡了,擁有多少把球拍是容易被量化的,而技術上打得多好是一個需要不斷去擴大見識去對證的過程,人們的直線思維當然容易偏向於容易被量化的硬指標,軟指標有點不適合現在浮躁的社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