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不會控制比賽節奏,你永遠成不了高手


不會控制比賽節奏,你永遠成不了高手
奧運之後,離開賽場多日的林丹終於復出了。出現在了羽超聯賽的比賽中。在經歷了娛樂圈的風波後,林丹回到他最熟悉的地方,他還是原來那個“超級丹”嗎?今天菜師兄藉這場球,談談林丹的“快慢”之道。
一、丹式太極:快慢是相對的,穩定是絕對的(1)慢回位,快啟動

(紅衣正手被動抽球+慢速併步回位+快速啟動倒地接殺)

(紅衣上網挑球+慢速回位+快速啟動退頭頂)
我們之所以覺得後期林丹是“太極”大師,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總覺得他是那種可以“走”著打球的人。
注意,“走”這個節奏其實主要出現在“出球”後回位的階段。林丹之所以能“走”,跟其上一拍出手的速度、落點、弧度有莫大關係。簡單來說一定要通過上一拍的出手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才能走起來。另一方面,正因為回位是“走”,所以擁有更穩定的重心來快速啟動應對下一個球。還有一點值得玩味,林丹的回位的取位,到下一拍接球,大多控制在一步的這個大範圍內。

(2)大斜線球路,即使需要跑動,也是慢悠悠的“小跑”

(紅衣頭頂殺上網;雖然紅衣在跑動,但並不覺得多快,反而有一種不慌不忙小跑的感覺)

(紅衣頭頂吊斜線+上網;注意第一個交叉步回位,第二個交叉步上網,跑動的節奏明顯在配合對手出手的節奏)
如今的林丹即使在大斜線線路的移動上,也不似猛衝,依舊從容不迫,穩紮穩打。這與其對自己出手的落點、節奏和對手回球落點、節奏的準確判斷有關。直白的說,林丹總能打成自己“想像”的那個樣子。
球友們也許會覺得這很簡單,這裡我來對比小田的一個球,你就知道為什麼說林丹是“慢跑”了。


(藍衣的跑動上網+回位,明顯因為對手球路的限製而陷入慌亂當中)
這就是林丹“快慢之道”。他總有辦法讓自己“慢”下來節約體力,同時又讓對手“快”起來,疲於奔命。
二、看似冒險的進攻方式:靠意識的“快”去抓球(1)網前抓球

(紅衣網前抓對手過渡球)

(紅衣準備抓對手的網前過渡球,站位明顯十分靠前)
這裡同樣對比一個小田站位靠前,但沒有抓到對手的案例。

(同樣是網前的爭鬥,藍衣站的很近,卻依然被晃)

(藍衣回放後站位靠前,但搶網的準備不夠充分)
在網前的爭鬥中,我想小田與林丹相差的不是技術而是意識。
(2)中後場抓球

(紅衣挑球+中半場突然起跳攔殺)

(紅衣挑球+中半場突然起跳攔殺)
“抓球”就是鬥快。能讓是自己快過對手,除了出手的反應速度,更重要的是意識的快。只有做出洞若觀火的判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突襲。
三、先慢後快的接殺


(林丹標誌性的倒地接殺,注意接殺前明顯的降低重心)

(林丹標誌性的倒地接殺)
林丹在極其被動的接殺前,都有一個從容降低重心等待的瞬間。這個由慢到快的加速過程在接殺的過程中非常明顯。
彩蛋


(比賽最後一分,林丹火力全開;注意那個很小的“蹭球”回放的動作,值得玩味)

(熟悉的背影,熟悉的扣耳朵和摸頭髮,林丹又回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